长安汽车发展方向_长安汽车以后的发展趋势
1.长安汽车销量目标下调超五成 2025转型计划面临挑战
2.车长4米9的自主中型轿跑SUV,长安UNI-K前景如何?
4月18日,全球瞩目的2023上海国际汽车工业展览会拉开帷幕,长安汽车全系新能源产品强势集结,创新前沿技术悉数亮相。长安汽车董事长、党委书记朱华荣重磅发布海外战略“海纳百川”计划,强势按下长安汽车出海“快进键”,长安汽车正在全速向世界级品牌迈进。
“四大主线”有力支撑,出海战略稳中求进
此次上海车展长安展台,围绕香格里拉计划、北斗天枢计划和长安创新设计标签以及新发布的“海纳百川”计划四大主线展开。在新能源技术展区,高比能半固态电池、原力超级电驱、原力增程器、长安智慧芯等展品“原”气满满;在智能化展区,CD701原型车、SDA数字智慧空间、SDA.ZoneCC环网中央计算架构等“智慧闪耀”;在设计理念展示区,VIIA概念车“颜值爆表”;更有第三代CS75 PLUS智电iDD、UNI-V智电iDD、UNI-K智电iDD、深蓝S7、深蓝SL03等全域来“电”。全方位展现出长安汽车强大的技术储备与产品能力,向海内外客户传递出坚定转型、加速出海的底气和实力。
从2017年发布新能源“香格里拉”计划,到2018年发布智能化“北斗天枢”计划,再到2022年发布“纵横万象”设计理念,长安汽车已经发展为拥有三大新能源动力系统,掌握300余项智能低碳核心技术,引领汽车行业设计潮流的头部车企。
此次上海车展,海外战略“海纳百川”计划的重磅发布,表明长安汽车已经具备足够的市场规模、技术储备、体系实力和品牌影响力,标志着长安汽车向智能低碳出行科技公司转型的道路上更进一步,彰显出长安汽车布局全球发展的动能与信心。
发力海外“五大布局”,绘就全球发展蓝图
此次上海车展,长安汽车践行“引领汽车文明 造福人类生活”的使命,坚持“长期主义、绿色低碳、本地运营、发展共赢”的原则,坚定不移向“打造世界一流汽车品牌”的宏伟目标迈进。在海外战略“海纳百川”计划下,着力推进“五大布局”,为长安汽车全球化发展擘画了清晰蓝图。
一是加快产品和产能布局,长安汽车将把高品质的智能低碳产品布局全球。到2030年,将推出不少于60款全球产品。第一,推动“全球产品同步开发+区域差异化开发”相结合,未来,同一款车型,将会有中国版、美洲版、欧洲版等多种版本,实现“一区一策、一国一策”。如南美洲和中东区域,仍将以传统汽车为主,欧洲和东盟区域将主推新能源车型,在南美洲、东盟、澳新等区域投放皮卡;第二,致力于打造“全球经典车型”,到2030年,力争打造2款全球销量突破50万辆级的产品。打造不少于2款全球销量突破30万辆级的产品;第三,海外布局超过50万辆的产能。泰国基地首期产能10万辆,二期将增加至20万辆。还将适时在欧洲、美洲等地布局制造基地,完善产能规划。
二是强化品牌建设布局,海外市场将以长安品牌为主,持续打造智能、低碳、设计等品牌标签,并持续强化企业品牌与产品推广的联动,加强深蓝品牌、阿维塔品牌海外建设。同时,加大海外市场广宣资源投入,联动合作伙伴参与全球大型品牌活动,提升长安汽车品牌影响力。
三是加强营销服务布局,到2030年,长安汽车将在海外市场构建20余个本地化营销组织,海外网点数量突破3000家。并将积极探索效率高、成本低、用户体验好的直通直联新营销模式。
四是加快完善市场布局,将加快布局欧洲、美洲、中东及非洲、亚太、独联体五大区域市场。2030年之前,将进入全球90%以上的市场。2024年,长安汽车将完成东盟和欧洲两大重点区域市场的进入。还将在泰国投入40亿元,布局全球“右舵生产基地”,覆盖澳新、英国、南非等全球右舵产品市场。我们将用2-3年的时间,完成欧洲主要市场的布局。到2030年,长安汽车在欧洲市场销量将突破30万辆。
五是加强组织、人才布局,加强组织建设,基于市场布局,长安汽车将成立东南亚事业部,欧洲区域总部,还将适时在美洲、非洲等区域建立区域总部。同时,加强人才引培,将在全球范围内引进国际化人才,加大海外各区域本地化人才聘
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在发布会上表示:到2030年,长安汽车海外市场将实现“四个一”的发展目标,即海外市场投资突破100亿美元,海外市场年销量突破120万辆,海外业务从业人员突破10000人,将长安汽车打造成世界一流的汽车品牌。
立足中国蓄势跃迁,开启出海关键年
在中国品牌蓄势发展的关键期,面对机遇和挑战,长安汽车取得了丰硕成果。最新的销量数据显示,2023年3月长安系中国品牌汽车销售20.9万辆,环比增长28%,成为中国品牌3月销量冠军。
近年来,长安品牌汽车销量逐年大幅提升。2022年,产销突破187.5万辆,同比提升6.8%,占集团销量80%。预计2023年长安品牌汽车销量将突破200万辆。同时长安品牌汽车市占率逐年提升,已从2019年的5.17%上升到2022年的6.98%,今年一季度市占率占全行业的8.54%。经营质量持续向好,其中长安品牌利润占比达85%,成为新的盈利支柱。企业已由规模增长向“规模+效益+价值提升”的高质量发展转变。
不仅如此,长安汽车创新能力持续增强,研发水平名列前茅。构建起“六国十地”全球研发布局,建设有16个技术、产品研发中心,拥有全球30个国籍的工程技术团队1.7万余人。2022年新增申请专利4910件,其中发明专利3548件,同比增长195%,2022年长安汽车在智能化技术领域的专利公开量排名第一。研发能力十二年在国家企业技术中心评价中名列行业第一。快速开发智能、新能源等新产品,近3年一共投放40款新品。
近年来,长安汽车品牌布局不断优化,品牌价值向新向上。长安汽车推出深蓝、阿维塔电动车品牌,与长安品牌一起形成了相互支撑的品牌架构。长安乘用车产品均价逐年递增,近五年共提升22.9%,其中阿维塔产品售价已突破40万元,深蓝SL03已成20万级新能源产品中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与此同时,长安汽车一直致力于客户体验的提升,作为长安最重要的战略,客户服务“一号工程”正在推动长安汽车从产品致胜向“产品+服务”并重发展。长安连续两年获得J.D. Power中国新车质量研究(IQS)中国品牌第一,连续两年获得中消协、中质协满意度评价中国品牌第一。
在坚定向智能低碳出行科技公司转型的道路上,长安汽车步伐稳健、战略清晰。立足中国蓄势跃迁,锚定全球开启新篇。在国产汽车出海的重要关口,恰逢其时地发布海外战略“海纳百川”计划,以国内良好势头牵引海外市场,以全球化布局谋划未来发展。
上海车展秀出“全电”实力,“科技长安”共擎未来出行
此次上海车展,新能源和智能化技术赋能下,长安汽车最新产品与创新技术悉数亮相,智电iDD 家族的第三代CS75 PLUS智电iDD、UNI-V智电iDD、UNI-K智电iDD、欧尚Z6智电iDD四大明星车型“成团”集结,深蓝S7、深蓝SL03双子星产品矩阵联袂登场,以及长安Lumin、览拓者EV等全系电动电气化产品倾力出击,令长安展台人头攒动,备受关注。
此外,展台上还有两款闪耀夺目的概念车。其中,概念车VIIA通过长安全新设计语言“纵横万象”,释放来自未来座驾的纵之力,为用户打造最为独特的五感沉浸式体感,构建可变化且具有开放性的自由空间。另一款是基于SDA架构打造的长安CD701原型车,全面由仿生设计向纯数字设计升级,外观设计上是兼具SUV的大气强壮感和皮卡的越野炫酷元素的“全新物种”,在内饰设计上是带来全新“五感”体验的“移动家居”,集中展现了长安汽车未来智能与美学的前行方向。
发布会现场,朱华荣向社会各界长期以来的大力支持表达了衷心感谢,同时也重申了长安汽车总体发展目标:到2030年,力争实现集团销售500万辆,其中,长安品牌销售400万辆,海外销售120万辆。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长安汽车董事长、党委书记朱华荣表达了对全球化发展的决心与期许。未来,长安汽车会继续保持开放合作、互惠互利、共赢发展的态度,与全球合作伙伴携手前行,不仅把时尚、智能、绿色的产品及优质的服务,提供给全球的消费者,更要为全球经济一体化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做出长安汽车新的更大贡献。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华车圈,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长安汽车销量目标下调超五成 2025转型计划面临挑战
眼下,国内车市暗涌流动,一场巨大的变革正悄然进行。
乘联会数据显示,去年国内自主品牌汽车份额已经来到了49.9%,几乎占据市场份额的半数,这其中新能源汽车自主品牌又占据了约80%的份额。显然,伴随着自主品牌的崛起,曾经合资车“一家独大”的时代正在远去,同时新能源汽车领域自主品牌又占领了市场主要地位。
燃油车占比重?
有这么一个自主品牌的表现显得有些格外抢眼,长安汽车去年以234.61万辆的总销量、1.98%的增幅完美收官2022年度,称其为自主品牌“一哥”毫不为过。
尽管去年在总销量上跑赢对手并拿下第一位,但回顾市场更关注的新能源领域,长安汽车与比亚迪和吉利等车企,相比之下仍存在一定差距。
2022年长安汽车自主品牌新能源累计销量271240辆,同比增长150.06%,整体销量中的占比仅为11.56%。这对于长安汽车接下来的发展而言,如何提速并成功转型新能源仍是一个较大的困扰。
伴随着新一年的到来,长安汽车却未能延续上一年的销量势头。
2023年1月,长安汽车总销量为171,805辆,同比减少38.03%。随后的2月份,共销售新车191,007辆,同比去年2月增长38.27%。今年2月看似销量有所回暖,但是今年春节假期是在一月份,而去年却是在2月份。
如果将今年前两个月销量放在一起看,那么长安汽车集团的累计销量为362,812辆,同比去年同期实际减少了12.66%,其中自主品牌板块销量为309,424辆,同比减少7.55%。可见,长安汽车开年不利,这背后究竟是市场因素?还是自身原因?就不得而知了。
新能源进度慢?
回顾新能源领域,其实在2001年国家科技部发布新能源战略规划后,长安汽车便响应号召,推出了纯电动及混动车型。
时间来到2009年12月,奔奔MINI EV成为长安汽车国内推出的首款纯电动汽车。随后,长安汽车又陆陆续续推出了E30纯电车、逸动纯电动、欧诺纯电动、长安奔奔MINI等多款车型。
近年来随着自主品牌逐步崛起,长安汽车在2017年2月成立了新能源事业部,在发布了“香格里拉计划”的同时,还向外界宣布未来将新能源汽车1000亿元资金,并在2025年全面停售传统燃油车。
综合数据来看,尽管长安汽车在新能源领域投入不少,并且推出了多个子品牌及车型,但市场反响并不尽人意,这是否意味着其在新能源领域成功经验的缺失呢?
最近,长安汽车智电之夜第二弹开启,同时带来了多款智电iDD产品。值得注意的是,其中就包括第三代CS75PLUS 智电iDD。作为长安汽车的当家花旦,长安CS75 PLUS在去年为品牌贡献了近20万辆的市场份额。
换一句话说,长安品牌对CS系列有着一定依赖性。
据乘联会数据显示,今年1月份长安CS75销量为21620辆,同比下滑32.7%;长安CS55销量为13020辆,同比下滑达到56.4%;逸动PLUS销量为10519,同比下滑51.93%,这也间接影响到了近期长安自主品牌的整体表现。
发力混动市场?
目前,长安汽车推出了长安欧尚、长安新能源、长安深蓝等新能源品牌。
过去的2月份,长安累计仅卖出19,106辆新能源车,仅排在总榜单的第六位,而主打低端入门市场的Lumin糯玉米,当月销量为9,105辆,贡献了主要销量。
根据此前的规划,到2025年长安品牌新能源销量达105万辆,到2030年则要达到210万辆,占比达到60%。
回顾2022年长安共销售187.46万辆车,其中新能源汽车的销量为27.12万,占比为14.5%。以目前的趋势看,燃油车在长安汽车的销量板块占比仍然较大。
如今,距离2025年不到三年时间,如要完成105万辆的新能源销量目标,可见难道系数之大。
不仅如此,伴随着近期掀起的“购车狂潮”,以及日益增长的新能源车市体量,在这一波热度提去之后,如何保持销量的稳步增长也是关键。显然,长安现阶段还无法放弃庞大的燃油车市场。
对于这样的目标,在目前现有燃油车市场庞大的基数下,发展插电混动成为了长安汽车的主要战略,如何更好的从燃油市场过渡至混动市场再到纯电动市场,这是值得思考的一个问题。
电动EV:一场巨大的变革正悄然进行
针对长安汽车推出的智电iDD技术,这仅仅是迈向混动市场的一块敲门砖。如果抛开技术难点,还有产品体验、价格等一系列的消费痛点,这背后还需要车企在战略、技术、品牌等多维度发力。
伴随着2023年的开局,一场巨大的变革正悄然进行,留给长安汽车在新能源领域探索的机会,以及市场份额正逐渐压缩,面对多重压力长安汽车又能否再掀起波澜呢?我们一起拭目以待。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电动EV,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车长4米9的自主中型轿跑SUV,长安UNI-K前景如何?
长安汽车迎来新任董事长。
7月8日,长安汽车法人代表发生变更,朱华荣正式成为集团负责人。至此,朱华荣成为长安汽车“第三次创业”计划的新任掌舵人。
本次转型于2017年底开始实行,以2020年和2025年为节点,聚焦于向新能源化、智能化以及高端化转型。
从近两年的表现来看,长安汽车第一阶段或难实现。长安汽车原定今年销量目标是400万辆,现下调至191万辆。同时三大新能源车专用平台未如期发布,智能化存在优势暂不显等问题。
这都对长安汽车实现2025年转型计划构成挑战。
“第三次创业”的关键词
2017年,朱华荣提出了长安汽车“第三次创业”计划,次年4月正式启动。该计划关键词为“新能源化”“品牌向上”和“智能化”。
长安汽车当时宣布了2020年、2025年发展目标:
2020年,目标销量400万辆,市占率12.7%。其中自主品牌246销量万辆,新能源车销量35万辆;
2025年,目标销量600万辆,市占率15.7%。其中自主品牌销量350万辆,新能源车销量116万辆。
围绕“第三次创业”计划,在2017年-2018年期间,长安汽车陆续发布“香格里拉”新能源汽车计划、“四大品牌”发展思路、“北斗天枢”智能化战略等。“香格里拉”项目在2017年底最先公布。该计划当时由前长安汽车董事长张宝林带队,朱华荣操刀。
长安汽车提出:2020年前,打造三大新能源车专用平台;2025年前,累计推出21款纯电动车型和12款插电混动车型;到2025年,牵头投资1000亿元,用于打造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并将停售传统燃油汽车。
在智能化方面,2018年8月,长安汽车发布“北斗天枢”计划,宣布要向智能出行科技公司转型,计划未来10十年累计投资200亿元。
长安汽车提出:到2020年,打造2000人的开发团队,实现新产品100%联网和100%搭载驾驶辅助系统,以及自动驾驶L3级别量产;到2025年,预计打造5000人的开发团队,实现自动驾驶L4级量产,车载功能100%语音控制。
品牌向上方面,长安汽车今年6月推出了高端产品UNI系列。长安汽车执行副总裁谭本宏表示,UNI是长安汽车“第三次创业”过程中的重要武器。
截至目前,“第三次创业”计划虽已推行两年多,但成效不太理想。
新能源车型销量一般
长安汽车新能源汽车方面暂无代表产品。
长安汽车有7款新能源车型在售,但多是“油改电”而来,主要面向中低端市场,纯电动车续航里程集中在300-400km之间。而广汽新能源等纯电动车续航超500km,主攻中高端市场。
长安新能源没有产品销量进入前列。据乘联会数据显示,长安新能源旗下车型未能进入销量TOP10。
据长安新能源介绍,旗下逸动EV?460自2018年4月上市到2019年底,累计销量仅2.5万辆。其中1万辆来自T3出行平台订单。
长安新能源向财经网汽车表示,已经在加快新品推进步伐,最新一款产品逸动E-Life也将展开试驾活动。
长安新能源旗下尚没有自己的生产工厂,产品均由长安汽车工厂代工。此前承诺要在2020年前打造的三大新能源车专用平台,亦未有相关消息。
因自身难以支撑新能源业务发展,长安汽车主导全资子公司长安新能源实行混改。
去年12月初,长安新能源引入4家战略投资者,为南京润科、长新基金、南方工业基金、两江基金。四家股东分别增资10亿元、10亿元、7.4亿元、1亿元。增资后,长安汽车持有长安新能源的股权降至48.95%,丧失绝对控制权。
据天眼查显示,四家战略投资者均有政府背景。
其中,南京润科是南京溧水区国资委旗下全资公司,目前投资有长安新能源和南京恒天领锐汽车两家公司。
长新股权基金背后股东之一为重庆两江新区管理委员会,成立于2019年11月,目前仅投资长安新能源。
两江基金股东之一亦是重庆两江新区管理委员会。
而南方工业基金背后股东之一为中国兵装集团。中国兵装集团为长安汽车实际控股人。
据长安汽车第一季度财报显示,四家股东增资28.4亿元已到账。
距离长安新能源引入四家战略投资者已超半年。就混改最新进展情况,财经网汽车采访了长安汽车,相关工作人员表示,目前各项工作正在有序进行中,具体细节待时机成熟,会通过官方渠道对外公布。
尚未建立智能化优势
相比新能源汽车进展缓慢,长安汽车在智能化方面已有一定成果。但鉴于自动驾驶研发周期较长,优势尚不够突出。
长安汽车智能化研发重点是自动驾驶技术。
长安汽车现在售的部分产品搭载了驾驶辅助系统,具备自动泊车辅助、自适应巡航、车道偏离提示以及场景重建等功能,达到L2级别。
据长安汽车介绍,去年7月,L4?级自动驾驶完成开放场景下的示范运营。今年3月,UNI-T完成L3级自动驾驶量产实测。4月,长安汽车计划投资10亿元,打造L4级无人驾驶运营平台。
同月,长安汽车全球软件中心落地重庆。该项目预计投资380亿元。该项目将导入1000人规模的研发队伍。
长安汽车向财经网表示,待后续法律法规开放后,长安汽车将实现L3级车型量产上市。
针对自动驾驶分级,我国尚未形成统一标准。
有部分车企也表示,已实现L2级别。如名爵品牌表示,第三代名爵6达到L2.5级,可实现部分自动驾驶。
北汽新能源等车企也将2025年视为实现L4级无人驾驶量产的关键节点。
资深汽车分析师任万付表示,智能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现在大家都还处于探索阶段,起点差不多。
独立汽车分析师张翔表示,目前在企业车中,特斯拉、蔚来等造车新势力在自动驾驶领域技术较占优势。特斯拉现自动驾驶级别处于L2级别。
张翔指出,出于成本考量,一般中高端产品对自动驾驶需求较高,而长安汽车现主要偏经济车型。
UNI-T虽然是长安汽车推出的高端产品,但在售价上与经济型产品区隔不大。
高端产品UNI低价入市
UNI-T采取低价入市策略,这或对UNI系列高端品牌的定位有一定影响。
UNI-T于6月21日正式上市,售价为11.39-13.39万。
这与竞争对手采取的策略完全不同。如WEY首款车型VV7上市起售价是16.78万。领克01是15.88万起。
UNI系列也未自建销售渠道,现归于长安乘用车旗下。WEY和领克在集团内部优先级,与其他品牌地位同等甚至更高,并自建销售渠道。
易车研究院分析师周丽君指出,UNI-T的推出,还会形成内耗。
长安CS55、CS75?PLUS两款车的售价区间为8.29-15.49万辆,与UNI-T完全重叠,且都主攻紧凑型SUV市场。
长安CS55系列和CS75系列6月合计销量为2.8万辆,占总比为14.4%。
张翔表示,UNI系列可定位为中端产品。在UNI系列推出前,长安汽车产品主要集中于12万以下中低端市场,UNI-T是其自身品牌向上的表现。
销量回暖但业绩仍亏损
业绩不振亦是影响长安汽车转型的重要因素。长安汽车当前销量虽有回暖,但远低于预期,且主营业务汽车经营亏损超同期。
最新数据显示,长安汽车6月销售新车19.4万辆,同比增长37.6%;上半年累计销量为83.1万辆,同比微增1.2%。
年初,长安汽车曾表示,将力争实现超191万辆的年度目标,其上半年已完成四成,但距离长安汽车“第三次创业”定下的400万辆目标相差甚远。
长安汽车2016年巅峰时期,销量为305.8万辆,扣非净利润为94.4亿元。
资深汽车分析师钟师表示,长安系中国品牌尤其是长安系乘用车板块,目前还难以支撑长安汽车整个集团的发展。
主营业务短时间内大幅度的下滑,使得长安汽车业绩不理想。
7月14日,长安汽车发布2020年半年业绩预告。上半年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以下简称“净利润”)预计20亿-30亿元,同比增长189.3%-233.9%。
但财经网汽车发现,长安汽车净利润扭亏为盈,虽然和公司产品结构改善,盈利能力提升有关,但主要是得益于报告期内非经常性损益项目收入大幅增长。
因为长安新能源引入战略投资者,出售长安PSA?50%股权,以及持有的宁德时代股票股价上涨,长安汽车上半年收益合计约增加52.8亿元?。
另外,长安汽车2020年一季度财报提到,还收到政府补助5.7亿元。
除去非经常性损益和政府补贴,长安汽车上半年业绩处于亏损阶段。
转型计划和密集产品投放的实施,都需要巨额资金支撑。钟师表示如果“没有销量与利润支撑”,或将影响长安汽车转型步伐。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自主品牌寻找高端之路,逐渐摸索出了自得章法的方向。向上的自主,向下的合资,越来越重叠,自主谋高端,压力更大,机会也更大。
“以外观内饰为核心,以可靠性为根基,主攻消费者最在意的项目。”
这句话看上去“有点莽”,但其实抓住了主要矛盾点。在工程技术复杂、知识门槛较高的汽车面前,消费者会简化认知。车好看,用起来省心,已经够了。
设计是品牌最好的翻译官,讲的是同样的道理,决定了能否“一眼走红”。至于用起来是否省心,则决定了这款车可以走多远,那是口碑传播的范畴。
▎UNI-K是一款怎样的车?
继UNI-T之后,长安汽车UNI系列推出了第二款新车,即UNI-K。
这是一款中型SUV,外观造型脱胎于Vision-V概念车,体格明显更大,具体的长宽高分别为4865/1948/1690mm,轴距为2890mm(车长小于CS95,但轴距已经超过了CS95)。
和当初的UNI-T一样,UNI-K最有话题度的是设计。
凭借直观的感觉,很多人会认为UNI-T或UNI-K应该是电动车。原因有两点:1、短前悬、长轴距、大轮毂,四个轮子均布于车身四角,这样的形态非常符合电动车;2、UNI系列的造型比较前卫,尤其是前格栅,无边界、参数化,更适合于电动车。
事实上,UNI系列目前都是燃油车。
具体说设计,UNI-K前格栅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横向或纵向镀铬饰条,由块状造型堆叠,有一种由浅到深的层次感。轮毂21英寸,前悬短、轴距长,轿跑造型更明显。车尾有双边共四出排气,车顶刹车灯是喷气机尾造型,算是一脉相承,为双领航灯设计。
至于内饰,采用了全新的设计风格,不再是CS75?PLUS上的双联屏。液晶仪表盘为狭长造型,离驾驶者的视线更远,理论上在驾车时,更容易专注于前方路况。中控屏幕单独布置在中控台中间,方向盘、旋钮按键,包括杯架,均为多边形设计,整体是和谐的,营造高级感的。
长安汽车,是“设计优先”的受益者。
但在整个过程中,长安汽车也走过弯路。在2017年“极流”、“御岳”概念车发布之前,长安汽车几乎没有传承式的设计风格,也很难有辨识度。直到最近两年,长安汽车的设计形象越来越锐化,越来越有自己的风格。
CS75?PLUS是一个典型的案例,去年9月才刚刚上市,到如今,CS75与CS75?PLUS算在一起,基本稳定在SUV月销量榜单TOP?3以内。今年1-10月,CS75系列累计销量为21万辆,月均超2万辆。而上漏斗的巨大声量,很大一部分,是由CS75?PLUS的设计带来的。
另一个案例是UNI-T,于今年6月上市,目前累计销量达到5.34万辆,10月销量也超过了1.1万辆。这说明,UNI-T并没有因为前卫的设计风格而落入小众,在一定程度上,也敦促了UNI-K的快速上马。
至少,沿着科技前卫的设计思路走下去,长安汽车有信心了。
▎横向拓宽,纵向上移
我们在强调,现在是存量竞争的汽车市场,再不是供不应求的黄金时代。躺着赚钱不可能了,得需要主动挖掘可能存在的增量机会,那就需要细致的用户分析,需求分析。
在这一点上,自主品牌的危机意识培养得更早,因为他们没有直接引入外国车型的机会。最初靠模仿,慢慢地,学着自己去做产品定义,根据中国消费者的喜恶制造产品。
事实上,当树立了自信心,并自得章法地摸索出一套与品牌相匹配的方法之后,自主品牌的创造性成果会更加丰富,也更有敏锐感,更能抓住变革中的新机遇。
在存量竞争中,提到最多的是年轻化,而年轻化是当代年轻人的年轻化,因为他们或早或晚要买车,分析他们的需求很重要。
当代的年轻人,是多彩的,而非单调的,市场需求也是多元的。以前,你可以傲慢地推出一款车,引导消费需求适应这款车,但现在,反过来了,你必须为迎合需求打造一款车。
不谋而合的,几大主流自主品牌都在做多元化方向的尝试,朝着横向做拓宽。
以长安汽车为例,在更传统更主流的紧凑型SUV市场,布局有CS75和CS75?PLUS,形成高低搭配,构建其最基本的“销量堤坝”。再横向拓展到UNI-T,做新的尝试,以前卫、科技的产品特征,吸引新生代消费者,需求适配了,“增量”就产生了。
而前卫、科技,带来的高级感,又带动着品牌纵向上移,另辟蹊径地走出了一条高端化之路。
有什么数据证明了“纵向上移”呢?是价格。在长安汽车的一份官方表述中,有这么一句话,“长安汽车产品进入新一轮发力期,中国品牌单车价格从8.1万元提高到9.0万元。”
其他自主品牌也有类似的尝试,比如吉利ICON,哈弗大狗。从10月销量来看,吉利ICON售出2,027辆,哈弗大狗是7,013辆。有少有多,但横向拓宽,满足更多元的消费需求,上移的方向是一致的。
▎自主高端的下一轮升级
自主品牌高端化的使命是共识,不过,上一轮的尝试已经接近尾声。
回头看,大家的路线基本趋同,相当于在燃油车的高光时刻,抓住了一次登顶的机会。
主要有三种方式,分别是新车型、新品牌、新系列。在本质上,这三种方式也是一致的,产品高端化,带来价格高端化,实现品牌高端化。
新车型的典范是传祺GS8,当年也曾创造加价提车的盛况,只是后来慢慢“偃旗息鼓”。
新品牌的代表是领克、魏派,它们已经形成了成熟的品牌体系,有一系列的量产车型,也有独立的销售网络,关键是销量和价格都守住了。
至于新系列,长安UNI系列算一个,介于新车型和新品牌之间。行业里一度猜测,UNI系列可能成为长安的高端品牌。
不过,从目前的趋势判断,UNI系列大概率不会成为独立的品牌。品牌独立,渠道需要独立,但在如今的市场环境下,燃油车另辟新渠道,困难比较大。这也是上一轮高端化尝试接近尾声的判断依据之一。
下一轮是什么呢?答案是新能源高端品牌。
稍作留意一下,我们也会发现,多家自主品牌均有这样的计划。比如东风的岚图,上汽的L品牌,长安也会有自己的新能源高端品牌,而且会与华为和宁德时代共同打造。
在新能源上打造高端品牌,是一个不错的机会。因为在新能源领域,自主与合资的水平几乎是齐平的,甚至在智能互联等领域,自主品牌还是领先的。同时,蔚来、理想、小鹏做出了表率,新能源高端化这条路存在可行性。
这是下一轮竞争发力的起点。而且,借助于新品牌,可以重新探索销售渠道的新模式,直营合适吗?新的合作模式如何展开?以及线上线下如何打通,又如何甫一开始就将数字化融入其中?
这是自主品牌的新生机,而善于求变,善于抓住机遇,则是自主品牌摸爬滚打而来的敏锐优势。勇敢去闯,不试试怎么知道对与错。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