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请问学习汽车专业英语的用处有哪些?

2.across和through和over的区别

3.请问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这个专业名字如何翻译(英文)

4.如何学习汽车动力学?需要什么基础?

5.through,over,across,cross的区别

6.英汉翻译中的选词技巧研究

请问学习汽车专业英语的用处有哪些?

汽车基础知识翻译_汽车基础知识大全文库

学习汽车专业英语的用处主要是在汽车外企工作时,和别人进行交流。对自己的发展有重要的意义和帮助。

汽车专业是一个非常大的概念,主要包括:汽车服务工程,汽车销售与评估,汽车检测与维修,汽车商务管理等学科,基本是围绕汽车行业研发,制造,销售,售后服务这些过程都是汽车专业所包含的内容。

本专业培养适应我国汽车产业需要的,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文化修养、职业道德、服务意识,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掌握现代汽车的基本理论和技术、汽车整车及配件营销的理论及技巧,具有汽车市场调查与预测、车营销策划、汽车推销技巧和汽车故障诊断的能力,适应汽车营销企业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专科层次专业技术人才。

扩展资料:

汽车专业的主要课程:

政治理论与德育、大学英语、体育、高等数学、应用文写作、计算机应用基础、电工技术基础、机械制图与计算机绘图、汽车机械基础、汽车构造、会计学原理、经济法、市场调查与预测、汽车营销基础。

汽车营销实务、汽车电气设备、汽车故障检测技术、汽车配件管理与营销、电子商务理论与实务、专业英语、汽车拆装实训、汽车市场调查与预测实训、汽车营销岗前实习等系列教学实践环节。

百度百科--汽车专业

across和through和over的区别

首先我们来看下across、through和over的大致意思:

across:词性为preposition/adverb,1. 跨越;穿过

2. 在…附近;横穿;横过

through:词性为preposition/adverb,1. 穿过;通过

2. 完全经历;深入体验

3. 通过(空隙、孔洞等)

over:词性为preposition/adverb,1. 在…之上;越过

2. 超过;高于

3. 由此一直到那里

通过下面的表格我们了解下across、through和over的含义、发音和用法

接下来让我们看下across、through和over的用法区别:

1.含义:across强调横跨或穿过,through强调穿过或通过,over强调越过或在上方。

例子:

- We need to go through this street.

(我们要穿过这条马路。)

- She jumped over the river.

(她跳过了河。)

- He walked across the entire room.

(他横穿了整个房间。)

2.位置:across一般指从一边到另一边,through一般指从中间穿过,over一般指从上方越过。

例子:

- The puppy came in through the gate of the yard.

(小狗从院子里的门进来了。)

- He came across from the main street.

(他从大街穿过来了。)

- We climbed over the top of the mountain.

(我们越过了山顶。)

3.强调:across强调横跨或穿过,through强调完全经历或深入体验,over强调超过或高于。

例子:

- He got through this difficulty.

(他通过了这个难关。)

- She read the entire book through.

(她从头到尾阅读了整本书。)

- Our sales went over the expectations.

(我们的销售额超过了预期。)

4.时间:across一般指在时间上横跨,through一般指在时间上持续到结束,over一般指在时间上超过。

例子:

- They finished the task across two days.

(他们在两天内完成了这项任务。)

- I will work through until 9 pm.

(我要一直工作到晚上九点。)

- He waited over an hour.

(他等了超过一个小时。)

5.形容词修饰:across通常与长形容词连用,through通常与长形容词和短形容词连用,over通常与短形容词连用。

例子:

- He walked across the vast forest.

(他穿过了广阔的森林。)

- We continued through the difficult task.

(我们继续进行着艰难的任务。)

- She jumped over the short wall.

(她跳过了矮墙。)

请问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这个专业名字如何翻译(英文)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Mechanical Design manufacture and Automation Major

词汇解析

1、mechanical

英?[m?'k?n?kl] ;美?[m?'k?n?kl]? ? 

adj.?机械的;力学的;呆板的

例句:

The new car had to be withdrawn from the market because of a mechanical defect.

那种新汽车因有机械缺陷只好撤出市场。

2、manufacture

英?[?m?nju'f?kt?(r)]?;美?[?m?nju'f?kt?r]? ? 

v.?(手工)制造;捏造

n.?制造;制造业;(复)产品

例句:

We manufacture various types of machine tools.

我公司生产各种型号的机床。

3、automation

英?[t?'me?n];美?[t?'me?n]? ? 

n.?自动化

例句:

Automation has obsoleted many unskilled workers.

自动化使很多非技术工人受到淘汰。

扩展资料

用法

1、mechanical

mechanical作为形容词时有多个含义,分别如下:

机械的、机械学的、力学的、无意识的、技工的、呆板的、无表情的、用机械的、手工操作的、机械制的、似机械的、物理的、自动的、机械(地工作)的、勉强的、技巧上的、哲机械论的、粗野的。

mechanical的反义词为nonmechanical非机械的。

固定搭配:mechanical person 呆板的人、mechanical toy 机械玩具、turn mechanical 变得呆板

用作形容词 (adj.)

She was quite mechanical and unthinking in the way she ironed the shirts.

她熨衬衣时样子呆板,不动脑筋。

2、manufacture

manufacture用作动词时以前指手工制造,现在更常指利用机器大量生产。强调辛勤劳动或机械化作业,而非技巧或独创性。

of ...?manufacture表示“……制造的”,如of foreign?manufacture表示“外国制造的”,of Soviet?manufacture表示“苏联制造的”。注意这类表达方式中,不含the;

manufacture是不可数名词,没有a?manufacture一说,但是有复数形式manufactures,表示“一切制造品”。

如何学习汽车动力学?需要什么基础?

首先是书

1. 非汽车专业的,首先学好理论力学。要理解车辆四轮参数的影响、转弯制动时的姿态变化、车轮载荷如何变化等等问题,都需要扎实的理论力学基础。

2. 下面就可以开始接触汽车专业课了。首先看汽车构造,最基础的一门课,目的是了解汽车有哪些零件,分别有什么用。汽构的国内教材质量还可以,读起来也没难度,可以当故事书读读。

3. 国内大学之后会依次学汽车理论、汽车设计、汽车系统动力学这三门课。但大学选用的国内教材水平实在差,大都是翻译国外教材然后章节顺序一换就出版了,翻译基本是学生帮老师做的,质量真的没保证。最大的问题是国外并没有这三门课,基本都是叫做类似Vehicle dynamics的一本书,囊括了国内三书的内容。所以这三本国内的教材有很多重复内容,由于拆分的不合理逻辑也就不清晰。这里强烈建议读国外教材,或者中文译本,以下两本译本比较常见。

4. 专业英语/德语也应该尽早学起来,到最后都是要读国外文献的。书就不推荐了,直接一边查字典一边读外文书/文献才是最好的办法。最后作为搞赛车的,当然也要推荐下业内必读的RCVD。

through,over,across,cross的区别

Through, Over, Across, Cross 的区别:

"Through":

翻译与含义:通过,穿过,越过;也可以表示完成或结束某事。

语法详解:"Through" 是一个介词或副词,用于描述穿过或经过某个位置或障碍物。

用法举例:The hikers walked through the dense forest.(这些徒步旅行者穿过了茂密的森林。)

She read the book from cover to cover and finished it in one day.(她把这本书从头到尾读完,一天就读完了。)

"Over":

翻译与含义:在...之上,越过;也可以表示结束、完成或超过某物。

语法详解:"Over" 是一个介词,用于描述在某物之上或在某个范围内移动。

用法举例:The airplane flew over the mountains.(飞机飞越了山脉。)

The meeting is over, and everyone can leave now.(会议结束了,大家现在可以离开了。)

"Across":

翻译与含义:横穿,横跨,横过;表示从一边移动到另一边。

语法详解:"Across" 是一个介词或副词,用于描述横跨或横穿某个区域或表面。

用法举例:They swam across the river to reach the other side.(他们游过河去到了另一边。)

The bridge extends across the entire valley.(这座桥横跨整个山谷。)

"Cross":

翻译与含义:穿过,横穿;也可以表示交叉、相交或对抗。

语法详解:"Cross" 是一个动词或名词,用于描述穿过或横穿某个地方或区域。

用法举例:The pedestrians need to wait for the traffic light to cross the road safely.(行人需要等红绿灯,以安全横穿马路。)

The two roads cross each other at the intersection.(这两条路在交叉口相交。)

总结:

"Through" 表示穿过或通过某个位置或障碍物,也可表示完成或结束某事。

"Over" 表示在某物之上或在某个范围内移动,也可表示结束、完成或超过某物。

"Across" 表示横跨或横穿某个区域或表面,从一边移动到另一边。

"Cross" 表示穿过或横穿某个地方或区域,也可表示交叉、相交或对抗。

当涉及到 "Through," "Over," "Across," 和 "Cross" 这几个词时,我们可以进一步拓展它们的用法和含义:

"Through" 的拓展:

表示完成某种经历或过程:除了表示穿过或通过某个位置,"through" 还可以表示完成某种经历、阶段或过程。例如:She went through a difficult time after losing her job.(失业后,她经历了一段困难的时期。)

The project is finally through, and we can take a break now.(项目终于完成了,我们现在可以休息一下。)

表示手段或方法:"through" 还可以用来表示通过某种手段或方法实现目标。例如:They achieved success through hard work and dedication.(他们通过努力和奉献取得了成功。)

The issue was resolved through open communication and dialogue.(通过公开沟通和对话解决了这个问题。)

"Over" 的拓展:

表示时间的流逝:除了表示在某物之上移动,"over" 还可以表示时间的流逝或经过。例如:Over the years, they have become close friends.(多年来,他们成为了亲密的朋友。)

The company has experienced many changes over the past decade.(在过去的十年里,公司经历了许多变化。)

表示遍布或包含:

"over" 也可以用于表示遍布或包含整个区域或范围。例如:The bridge extends over the river, connecting the two banks.(这座桥横跨河流,连接着两岸。)

The dark clouds spread over the entire sky.(乌云遍布整个天空。)

"Across" 的拓展:

表示跨越的程度:除了表示横跨或横穿某个区域,"across" 还可以用来强调跨越的程度或影响范围。例如:The news spread quickly across the country.(这个消息迅速传遍全国。)

Their influence extends across different industries.(他们的影响力涉及不同的行业。)

表示相似或共同之处:"across" 也可以用于比较不同地方或事物的相似或共同之处。例如:The study found similar trends across various age groups.(这项研究发现不同年龄组之间存在相似的趋势。)

The festival is celebrated differently across different regions.(这个节日在不同地区有不同的庆祝方式。)

"Cross" 的拓展:

表示交叉或相交:除了表示穿过或横穿某个地方,"cross" 还可以用来描述交叉或相交的情况。例如:The roads cross at the intersection, so be careful when driving.(这些道路在十字路口交叉,驾车时要小心。)

The two paths cross each other in the middle of the forest.(这两条小路在森林中相互交叉。)

表示对抗或冲突:"cross" 也可以用于描述对抗、冲突或干扰的情况。例如:The two teams will cross swords in the championship match.(这两支球队将在冠军赛上交锋。)

The journalist's questions crossed the line of personal privacy.(记者的问题越过了个人隐私的界限。)

综上所述,"Through," "Over," "Across," 和 "Cross" 是表示移动、穿过或交叉的常用词,但它们还可以用于表示其他更广泛的含义,包括完成过程、时间流逝、影响范围、共同之处等。在不同的语境中,我们要灵活运用这些词,以便准确地表达各种概念和信息。

英汉翻译中的选词技巧研究

英汉翻译中的选词技巧研究

 无论是?选义?,还是?择词?,都离不开具体的语境。怎样分析英汉翻译中的选词技巧?

 摘要 :选词正确与否直接决定着翻译作品的好坏。选词,即选取意义择取单词,既关系到原文理解中词义的辨识和确定,也包括翻译表达中的词语的选择。相对而言,原文词语的理解更为重要。

 关键词:翻译技巧;选词;

 翻译技巧,即翻译方法,能使具有概括性、指导性、基础性的翻译原理具体化、条理化、实施化,利用各种翻译转换法准确、完整传达话语信息。它着重解决的是具体翻译转换上技术、技艺、艺术上的问题。翻译理论专着或教材中对技巧的处理一般按两条线索分别或结合进行归纳:一是按原语的词类、句型等语法范畴及惯用法系列等,梳理翻译表达的技巧、方法;另一是按对原文信息、形式进行翻译表达的方法,而在分合、增减、反正、顺逆、去留存变、直译形神等辨证关系上,对翻译手法进行分类。翻译是科学又是艺术,对于技巧,理论着作、教材不能囊括翻译实践中的所有情况,具体问题还须具体分析,翻译者不但要灵活运用已有的技巧,而且要善于创造新的技巧,以使译文传意达旨,形神兼备。

 选词,即选义择词,贯穿于整个翻译的实际操作过程之中。这里的?词?指表达某一实体或整体性概念的单词、词组和短语。?选义?是由人类语言的一词多义现象决定的。任何一种发展完备的人类语言,其中的大部分词汇都是一词多义。例如单词charge: 动词含义有两个,在科技英语的环境下是?充电?,而在日常生活中是?索取(费用)?。名词通常是?电流?的含义。该如何措辞则要看具体语境了。此外,英语中有一些名词,同时有两个形容词,比如名词sun,它的形容词可以是sunny,也可以是solar,这里就有个辨义和确定词义的问题。另外,语言使用中还普遍存在着多词一义的现象,即同一意思对应不同的'词语。在英语里,一词多义是非常常见的,这与英语的多源生有关。现代英语中不仅有许多词汇是从古英语演变而来,还有约80%的词汇从外国输入的,经过历史变迁,这些词汇并存和融合,使英语一词多义,一义多词的现象特别普遍。因此译者除了具有辨义这项本领外,还要具备?择词?这方面的技巧。

 无论是?选义?,还是?择词?,都离不开具体的语境。英国翻译理论家纽马克说,没有词是完全孤立的(no word is an island entire to itself.),词的意义必然受到前后相邻词句的影响。我国学者王佐良先生也说,上下文不只是语言问题,说话是一种社会行为,上下文实际上是提供了一个社会场合或情境,正是它决定了词义。他还指出,一个词不仅有直接的、表面的、字典上的意义,还有内涵的、情感的、牵涉许多联想的意义;一个词的意义有时不是从本身看得很清楚的,而要通过整篇整段--亦即通过这个词在不同情境下的多次再现--才能确定。香港译界有句名言:词无定译,说的就是同一个词在不同的语境中可能有不同的翻译。

 从词语与语境的关系看,有些词基本不受语境影响(context-free),如意义相对固定单一的专有名词、科技术语、数量词等;有些词则受语境制约(context-bound),如那些含有感彩、价值判断且意义极为丰富的普通名词、形容词、动词、副词等。对于这些词语,先利用各种手段确定其意,然后恰当措辞表达。下面介绍几种确定词义的方法。

 一.根据上下文和汉语习惯搭配来确定词义

 长句、难句、复杂句,句句难懂,这是大家都非常清楚的一点。如何看懂句子,而又不失精准的把译文写出来成了迫在眉睫的任务。 首先,我们都知道:在动手翻译之前,必须要把英语原文看懂。理解原文是整个翻译过程的第一步。这是最关键、也是最容易出问题的一步。以下我们通过考研英语翻译实例来具体讲解在理解原文的前提下如何根据上下文确定词义:

 a.意群拆分确定词义:

 e.g. ?in short?, a leader of the new school contends, ?the scientific revolution, as we call it, was largely the improvement and invention and use of a series of instruments that expanded the reach of science in innumerable directions.? (1994-72)

 本句可以分四个意群来确定词义:

 第一个意群:

 in short简言之school学派contend 坚持认为,争辩,讨论

 第二个意群:the scientific revolution 科学革命(不可译为?科技革命?)as we call it所谓的

 第三个意群:largely 在很大程度上a series of一系列instruments器具、仪器

 第四个意群:expand拓展reach影响范围innumerable无数的、数不清的direction方面

 e.g. social science is that branch of intellectual enquiry which seeks to study humans and their endeavors in the same reasoned, orderly, systematic, and dispassionate manner that natural scientists use for the study of natural phenomena.(2003-62)

 本句可以分三个意群来确定词义。

 第一个意群:social science社会科学 branch分支intellectual enquiry知识探索

 第二个意群:seek力图reasoned理性的dispassionate冷静的,客观的in?manner以?方式

 第三个意群:natural scientist自然科学家

 在英译汉部分,确定词义可以说是最难的。前面所说的agree,很多人只会翻译成?同意?,而不知道根据上下文翻译成?认为?,这就是一个教训。

 b.词语搭配构成词组小语境,可以藉此确定相互间的意义:

 1) express the idea:表达e.g. he cannot express his ideas clearly in speaking.

 2) advocate the idea:鼓吹、维护e.g. this organization advocated hitler?s nazi ideas.

 3) borrow the idea:借用、抄袭e.g. this idea was borrowed from the west.

 4) spread the idea:传播e.g. democratic ideas are being spread throughout the world.

 5) deepen the impression:(加深)e.g. he did that to deepen the impression that he was generous.

 6) exercise/use the influence:使用e.g. he promised to use his influence to get me a job.

 7) have the influence:具有e.g. this movie has an adverse influence on teenagers.

 8) exert the influence:施加e.g.?you are expected to exert positive influence on your fellow schoolmates.

 二、通过语篇语境确定词义

 翻译过程中,语篇不论是对原文的理解还是对译文的构建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由于语篇是最基本的翻译单位,译者应该予以足够的重视。合格的译者不仅要具备语篇分析的能力,还必须首先具备语篇意识。所谓语篇意识就是要求译者将语篇看作一个整体,而不局限于词、短语、句子,从语篇整体把握原文、理解原文、再现译文。

 &nbs

 p; e.g. the man, who, in old age, can see his life in this way, will not suffer from the fear of death, since the things he cares for will continue. and if, with the decay of vitality, weariness increases, the thought of rest will be not unwelcome. i should wish to die while still at work, knowing that others will carry on what i can no longer do (b. russell).

 译文:上了年纪而能这样看待生活的人就不会遭受怕死的痛苦,因为他所关怀的事物将继续下去。同时,如果精力衰竭了,疲乏增加了,休息的思想并非是要不得的。我倒愿意工作不息,死而后已,因为我知道别人会继续我未完成的事业(《新概念英语》第4册)。

 如果只看到划线的这一句话,译文似乎没什么可挑剔。但是,如果考虑一下上下文,将整个句群看作一个整体,我们会发现译文与前文与后文都不相呼应。因为原文第一句?the man who, in old age, can see his life in this way, will not suffer from the fear of death?与最后一句?i should wish to die while still at work?都表明整篇的主题是死亡问题,?rest?的含义是?长眠?而非?休息?,但划线部分的译文却与?死亡?无关。而且,这里的?rest?是一种委婉的说法,表示死亡的这类委婉语还有很多,如?silence?、?sleep?、?quietus?等,如果原文用的是?silence?,难道应该将其译为?沉默的思想并非是要不得的?显然,产生这一问题的根本原因就是不顾文章的整体性,孤立地?理解?部分语句,忽略了篇章整体信息的参与。划线部分的合理译文应该是:而且,如果随着精力的衰竭,疲倦之感日渐增加,长眠并非是不受欢迎的念头。

 杨绛先生在她的文章《记钱钟书与〈围城〉》中,多处用到了?痴气?及与?痴?相关的词组,来描绘钱种书先生异于常人的脾性,在不同语境下其意多有不同。凌原先生,根据具体情况选用不同的英语词汇来翻译?痴气?及相关词组,请看以下诸例:

 1) 钟书写完《围城》,?痴气?依然旺盛,但是没有体现为第二部小说。

 after chung-shu finished writing fortress besieged, his ?eccentric? bent was still going strong, but it failed to take form in a second novel.

 2) 我觉得《围城》里的人物和情节,都凭他那股子痴气,呵成了真人真事。

 it was those charming mischievous quirks of his that made it possible for him to create the characters and plots for the novel and pass them off as real people and real deeds.

 3) ?高兴?也正是钱家所谓?痴气?的表现。

 ?being funny? was another manifestation of his puckish bent in the eyes of the ch?iens.

 4) 钟书的?痴气?也怪别致的。

 chung-shu?s sweet quirkiness is peculiarly his own.

 5) 沦陷在上海的时候,他多余的?痴气?往往发泄在叔父的小儿小女、孙儿孙女和自己的女儿阿圆身上。

 ; when he was stranded in shanghai, he would take out his pent-up eccentric energy on younger uncle?s small children, grand children and ah yuan, his own daughter?

 三、通过常识判断确定词义

 常识(common sense / general knowledge about the world around us)人人有,而且常识愈丰富对翻译理解愈有用。很多老翻译家如吕淑湘、傅雷、杨宪益都强调翻译需要?杂学?。我想,这?杂学?可以看作是比较?高级?的常识吧。请看下面一段关于铜质保温瓶结构的描述:

 ---another type is a double-walled copper vessel with the corresponding surface scrupulously cleaned to achieve the high intrinsic reflectivity of copper. a body of charcoal absorbent may be affixed to the outer wall of the fluid container, where it is kept cold and helps to condense any gases remaining in the vacuum space after it is evacuated and sealed off.

 某译文:另一种类型是有双壁的铜容器,其相应表面洁净无疵以获得铜所固有的高反射率。在流体容器的外壁可以粘着一层木炭吸附剂,它保持着低温并在容器抽空和密封后帮助冷凝残留在真空空间的气味。

 此句的翻译关键在于两个it的意思。根据上面的译文,两个it都指fluid container。这显然不对。从原文看,fluid container明显指铜质保温瓶盛装液体的内胆,而内胆怎么能抽空呢?根据生活常识,保温瓶中要抽空的是内外夹层之间的夹套,即原文中的the vacuum space,因此第二个it应指the vacuum space。再举一个简单一点的例子:she could knit when she was seven.。句中的knit,其基本意思是?编织?,但译文不能只说?织?或?编织?,必须把动词的宾语补上,因为汉语里说?她七岁时就会(编)织?显得不够自然。那么?织?什么呢?根据我们的生活经历,一般是织毛衣,而不是织麻袋什么的,因此原句可译为?她七岁时就会织毛衣?。常识也包括一些很简单的科普知识。如果科技知识为大众所共有,那就是利用科学背景知识来确定词义。

 四、利用背景知识确定词义

 理解一个词有时需要从文本以外去寻找相关信息,如上面的常识判断。在科学翻译中,时常需要运用自然科学或社会科学或其他领域的背景知识来确定词义。如:

 ---velocity changes if either the speed or direction changes.

 velocity 和speed都可表示?速度?,前者具专技色彩,一般用于科技文献,后者语域较宽,可用于科技或日常生活领域。如果将velocity 和speed都理解为?速度?,原文表述将失去意义,因此这里velocity 和speed中必有一个词表示其他意义。物理学告诉我们,速率是矢量,有大小又有方向,而速度是标量,有大小而没有方向。据此,velocity是速度,因为原文语境信息暗示它有方向(direction),speed是速率。这样确定词义后原句可译为:?如果(物体运动的)速率和方向有一个发生变化,则物体的运动速度也随之发生变化。?

 五、利用逻辑判断和推理确定词义

 在翻译实践中我们还可以利用逻辑学的有关知识,如矛盾律等来确定词义。如:

 ---automobiles and trucks would be powered by quickly replaceable electric batteries.

 某译文:汽车和卡车则可以迅速替换的电池组作动力?

 译文乍一看似乎没有问题,可是从逻辑的角度仔细思考,我们会发现,?汽车?和?卡车?两个概念是蕴涵与被蕴涵的从属关系,即?卡车?包含在?汽车?之中。?汽车?是属概念,?卡车?是种概念。译文犯了种属概念并列的逻辑错误。因此,必有一词的理解出了问题。查词典,automobiles除了作?汽车?讲外,还可作?轿车?解。?轿车?与?卡车?是对立概念,可以并列。再看一类似的例子:

 ---it caused devastation by burrowing and by devouring the herbage which might have maintained millions of sheep and cattle.

 它们在地下打洞,吞食掉本来可以维持数百万只牛羊的牧草,从而造成了破坏。

 原文中的cattle有?牲畜?和?牛?二义,这里因与?羊?(sheep)对置,根据种属概念不能并列的逻辑规则,cattle只能作?牛?解。

 王宗炎先生说,辨义为翻译之本。只有正确地理解原文的每一个字词,才能保证翻译的准确性。当然,正确的理解只是正确翻译的前提,要做到表达的贴切与自然,还需要较高的译入语水平。

 参考文献

 [1]王泉水,1991,科技英语翻译技巧[m],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2]吴景荣、程镇球,2000,新时代汉英大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

 [3]赵振才,1986(3),科技英语翻译与逻辑[j],中国翻译.

 [4] newmark, peter, 1993, about translation, clevedon: multilingual matter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