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观察 |华为、博世、地平线:决定未来汽车市场格局的三家科技公司

2.去浙江中智经济技术服务有限公司面试,成功后被外派到阿里巴巴上班,我应该如何选择?

3.汽车车损险都保什么

4.国内做大数据的公司有哪些?

5.武汉有哪些著名的企业?

6.华为造车传闻再起

观察 |华为、博世、地平线:决定未来汽车市场格局的三家科技公司

武汉阿里汽车服务有限公司_阿里汽车服务有限公司

华为、博世、地平线三家企业成为了车展中不多的零部件参展商,虽然都是零部件供应商,但他们的身份和体量各不相同,华为作为半导体科技巨头在看到智能汽车的崛起趋势强势杀入,博世则是传统零部件巨头正开启智能化的全面转型,而地平线则代表了中国本土初创企业初生牛犊不惧虎的挑战者形象。而在中国庞大的汽车市场,为新技术、新概念的应用提供了广阔的土壤,他们将站在同一起跑线。

文丨AutoR智驾?王硕奇

2020北京国际车展,智驾君成了一个唱多中国汽车市场,同时多次唱多中国品牌的媒体人。

而支撑我们这一判断的依然即是亮相北京国际车展的三家技术公司。

在寸土寸金的北京车展中,对于观众来说相对感知度较低的零部件企业显得相对小众,但在本次车展的主会场中,主要有三大零部件厂商拥有独立的展台,分别是华为、博世和地平线。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只有他们存在。在这背后,每一家整车背后都有无数供应商的产品,在硬件方面,博世、大陆、电装依然把持着核心科技,但在软件层面,科大讯飞、腾讯、阿里、百度都已经全面攻陷中外品牌。

但在本次车展,因为疫情,因为北京车展展馆的面积等因素,大量汽车供应商缺席了本次车展。

而华为与地平线绝对是首次独立参展北京国际车展,他们一道与博世构成了一种新兴势力与老炮的对决。

华为偏软件,地平线则软硬兼具,不止于芯片,不止于数字智能座舱解决方案。

从展出规模看,只有华为展台与整车展台连接在一起,剩余两家都布置在会场之间的通道中。

不过大隐隐于市,位置远近不代表影响力。

这三家公司在智驾君看来,在未来十年将决定世界汽车产业的格局。

博世代表的德系汽车工业恒强,但新生的华为与地平线将成为推动中国汽车工业从大到强的推手,是中国汽车人攻陷新一代智能汽车核心技术的两家底层供应商,他们能走多远,意味着中国汽车可以走多元。

软件与芯片决定了智能汽车的上限与外延,而中国汽车已在这两个领域与世界巨头消除了代差,并在部分领域具备一定的领先优势。

不造车的华为造了智能汽车最难的部分

今年风口浪尖的华为,或许不是本次车展的主角,但它成为了展馆主要区域中,唯一没有整车的展台。

从去年上海车展宣布进军汽车产业,到今年在北京车展拿出自动驾驶、高精地图、电池安全、OTA、V2X等核心技术,仅仅过去一年半的时间。

在2020北京国际车展期间,华为正式发布智能座舱解决方案。

该解决方案包含三大平台:Harmony车机OS软件平台、Harmony车域生态平台以及智能硬件平台,拟通过软件与硬件解耦,软件和应用解耦,帮助产业缩短研发周期,降低研发成本,使能新技术和新功能快速上车。

自带话题的华为展台在核心区域虽然只是一件座舱一辆透明车,但排队的人却一点也不少。

这个透明车,基本集成了华为目前在智能汽车领域中的主要技术,即智能座舱、自动驾驶、电动系统。

据华为展台技术人员介绍,这是业内首款超融合动力域解决方案,该系统通过电机、MCU、PDU、OBC、DCDC、减速器、BCU七大部件的高度集成,不仅实现了机械部件和功率部件的深度融合,还将智能化带入到电驱动系统中,实现了端云协同与控制归一。

在这辆汽车上,华为总共配置了3个激光雷达、13个摄像头(1个双目,12个单目),6个毫米波雷达,这也预示着华为在自动驾驶中的努力。

华为在车展前一天发布了全新一代MDC?210与MDC?610等系列产品及最新的生态发展计划。

华为全新一代MDC车规级级智能驾驶计算平台,基于智能驾驶操作系统AOS、VOS及MDC?Core,可覆盖L2+~L4级别的乘用车、商用车、作业车等多种智能驾驶应用场景。

目前华为MDC已与产业界的50多家主机厂、Tier1、应用算法、传感器、执行器等客户及生态合作伙伴,在乘用车(L2+)、商用车(智能重卡、港口物流)、作业车(无人矿卡、无人配送)等领域,均已实现了基于华为MDC的可落地的智能驾驶。

此外智能座舱最主要的还是鸿蒙系统,相较于业界已经展示的座舱OS,鸿蒙车机OS是第一个真正为智能座舱开发的中立开放式OS,现场体验来看,逻辑清晰,反应快速,并且显示效果出众。

而华为在自己的优势项目比如V2X、5G通信、高精度地图,华为云都有产品展出。

让智驾君印象深刻的是还是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总裁王军的讲解,华为不只是展出尖端科技,并且正持续发力降低产品成本,并进行持续开发。

比如在讲解激光雷达的时候,王军表示,华为的激光雷达已达到100线,在今后两年产品售价将力争从几万美元降低到几百美金,并且达到车规级标准。

而高精地图领域,华为认为高精地图在技术上实现已没有门槛,现在已经可以达到厘米级别,只是成本太高,需要有更多的厂商参与进来,建立统一标准。

多年来一直声称不造车但总被怀疑一只脚已迈进了造车圈的化为,事实上在造车上走的是有所为有所不为的路子。

明确表示不造车的华为,已经拥有了除去底盘、轮胎、设计、座椅之外全部的造车能力,但华为仍然再次强调不造车而去赋能车,而华为本身正在成为汽车智能化的一个国产零部件供应商。

而华为的价值则聚焦在车载网络、计算平台与基础软件层,并提供开放能力和工具链,降低应用迁移和开发难度,使能车企高效开发智能车。

传统巨头博世持续技术创新与本土合作

博世的展台一如既往的将白色作为主色调,而展台前类似于小米透明电视的展示则更加突出了科技感,并且还带有触摸功能。

博世在展台展示了一系列面向未来的电气化、自动化、互联化交通出行的创新技术与前沿解决方案。

在本次车展中,燃料电池堆、碳化硅芯片、智能驾舱是首次在中国展出。

“疫情不会暂停汽车行业的转型变革。尽管面临转型变革和严峻市场环境所带来的巨大挑战,博世仍将在燃料电池技术、自动驾驶和汽车电子电气架构等重要的业务增长领域继续进行投资和不断创新,”?博世集团董事会成员、汽车与智能交通技术业务部分主席?Stefan?Hartung?博士表示,“今年博世集团在电气化、自动化和互联化交通领域的投入仍将保持高位,预计超过10?亿欧元。”

作为传统的零部件巨头,博世给智驾君留下的印象就是全面。

无论是混合动力或者电动车博世都能提供全面的产品组合,包括电机、电桥、电力电子控制器、车载冲配电单元、48V?系统、制动和转向系统等。

博世推出了最新研发的碳化硅功率器件。

与传统硅基材料产品相比,碳化硅在实现更高开关频率的同时,保持较低能量损耗和较小芯片面积,为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增加高达?6%的续航里程。

博世的碳化硅今年在北京车展首次展示,这也是其在全球范围内首次亮相。

此外,博世也正积极推进天然气技术的持续升级,首个天然气国六项目已于2019?年实现批量生产,本土开发的大流量燃气喷嘴总成将于今年年底量产。

另一方面,博世充分展开电气化布局,技术覆盖商用车电动化以及氢燃料电池等。

在此次车展中,博世展出了燃料电池电堆,以及电子空气压缩机、氢气喷射器、氢循环泵等关键零部件,其中电堆是首次在中国展示。

在智能网联层面,博世将在2021?年初成立全新的博世智能驾驶与控制事业部,将统一为现有客户和新客户提供电子系统和必备软件。

该事业部专注于开发面向未来的汽车电子电气架构,统筹车辆计算机、控制单元和传感器。

这三者的流畅交互,实现完美兼容并产生优势性的协同效应,在未来汽车发展中将产生决定性作用。

应对集中处理车内信息,集成多个操作系统的需求,博世在此次车展上推出的创新产品座舱域控制器,可同时支持多个显示屏,并整合多种功能需求。

博世在自动驾驶过去近十年中,与本土主机厂在自适应巡航、自动紧急制动、车道保持、自动泊车辅助、交通拥堵辅助、高速公路辅助等诸多驾驶员辅助功能上开展大量本土应用合作。

今年,博世全球首个带自动变道的高速公路辅助增强功能以及依靠智能钥匙或手机实现的遥控泊车技术已经在中国市场实现量产。

2021?年,由中国本土主导、全球合作开发的全新高速公路辅助功能以及全球首个?ADAS?商用车项目(车道保持功能)也将在中国投入量产。

在高度自动驾驶方面,此前与戴姆勒在北京落地相应的场景应用展示。

与此同时,博世也正与广汽研究院等本土主机厂商密切合作,今年,博世进一步将?EV?机器人充电与自动代客泊车技术相结合,让电动汽车在无需人工干预即可自动完成泊车和充电过程,大幅提高电动车充电桩的利用效率,从而解决电动车里程焦虑。

因此博世的优势显而易见,产品覆盖范围广,多产品之间可以完美兼容,拥有自动驾驶相关技术基础,以及强大的研发体系。

“博世在中国将继续坚持‘根植本土、服务本土’的长期发展战略,加大本土化创新与研发,结合硬件和软件的优势,助力未来智能交通出行。”博世(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执行副总裁徐大全博士表示。

对于博世中国来讲,本土化的研发也将加大,将进一步适合中国快速发展的智能汽车。

地平线:拥有超过特斯拉算力的自动驾驶芯片

2019年,地平线在车展上推出了中国首款车规级AI芯片征程2,并且伴随着长安主力车型?UNI-T?于2020年6月的量产上市,这也成为全球首个上车量产的国产?AI?芯片。

而今年地平线带来了征程2的迭代产品——征程3国产芯片。

这款芯片不仅比征程2具备更高的效能和更出色的表现,而且其算力高达192?TOPS的Matrix自动驾驶计算平台也比特斯拉的自动驾驶平台算力更高、功耗更低。对于我们关心的高级别辅助驾驶、智能座舱、自动泊车辅助、高级别自动驾驶及众包高精地图定位等多种应用场景都完全不在话下。

据悉,地平线的下一代产品——更加强大的征程5也已经获得了车型定点,征程5面向高等级自动驾驶场景,可以达到96?TOPS的AI算力,同时支持16路摄像头,组成的自动驾驶计算平台具备192-384?TOPS算力,可支持L3-L4级自动驾驶。

而追势科技与地平线达成战略合作,双方将在智能泊车产品开发领域展开深入合作,共同探索和开发市场领先的自动泊车和低速自动驾驶产品,进一步推进智能泊车产品量产进程。

追势科技基于地平线征程3打造的融合自动泊车和自主代客泊车系统原型也在2020年北京车展上亮相,双方合作产品将于2021年量产面世。

地平线并不仅仅是一家智能驾驶芯片公司,它具备完整的智能数字座舱的解决方案,它们的产品也已经走出国门,应用在了合资和外资品牌的产品上。

这家即有可能在明年上市的科技公司是当之无愧的智驾独角兽。

在本次车展中,华为、博世、地平线三家企业成为了车展中不多的零部件参展商,虽然都是零部件供应商,但他们的身份和体量各不相同,华为作为半导体科技巨头在看到智能汽车的崛起趋势强势杀入,博世则是传统零部件巨头正开启智能化的全面转型,而地平线则是代表了中国本土初创企业初生牛犊不惧虎的挑战者形象。

但他们也有相同的地方,比如都在自动驾驶的领域竞速赛跑,比如都更加关注新能源车型的发展。

但从速度上来说,很显然国内的零部件品牌崛起的速度更快,他们用较短的时间在新的机遇中正在快速成长,并且从战略上来讲相对于传统零部件品牌更加激进,而向博世这样的传统巨头则是采取了更为稳妥的产品迭代方式。

智驾君盘点这三家科技公司的技术与战略,并无意评判优劣,但可以确定的是,中国本土供应商的兴起是中国汽车产业中最值得关注的事件。

而他们的出现也让行业有了更多的声音,更多的竞争,对于汽车工业的发展来说这是极为幸运的事。

今年软件定义汽车获得整个行业的深度讨论,软件、芯片、动力电池、储能技术一直接是汽车行业的高频词。

发动机、变速厢,似乎不再被人提起。

从智驾君的长期观点来看,燃油机具备长远并强大的生命力。

但是电动智能汽车的势头正处在上升期,并成为不可抗拒的潮流。

所幸,中国本土科技企业成长的速度支持了中国汽车全面四化的步伐。而中国庞大的汽车市场,为新技术、新概念的应用提供了广阔的土壤,

这一优势是任何一个国外市场无法做到的。

所于我们对未来的中国汽车市场充满信心,对于未来的中国汽车产业同样信心满满。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去浙江中智经济技术服务有限公司面试,成功后被外派到阿里巴巴上班,我应该如何选择?

中智属于国企,阿里是私企,中智是外包公司,你面试的岗位实际是阿里的工作。你可以去干一年,如果一年后可以阿里转正就去,如果转不了,我劝你离职。

1、浙江中智经济技术服务有限公司于2005年10月26日在浙江省工商行政管理局登记成立。法定代表人张悦,公司经营范围包括收集、整理、储存和发布人才信息,开展职业介绍等。

2、中智作为中央企业中唯一一家主营人力资源的企业,总部位居中国北京,境内外设立126家分公司遍及76个国家,业务涵盖人力资源外包、管理咨询、猎头,培训,国际业务服务五大主营业务板块。

3、截止2017年,中智连续12年列中国人力资源行业第一位,列中国企业500强和中国服务业企业100强,中智服务超过来自全球的6.8万家企业,客户量超过180万人,并为400余万名客户员工提供福利服务,客户覆盖外企、国企、民企等多类实体和机关事业单位,横跨石化、金融、保险、通讯、电子、IT、汽车、医药、地产、建筑、物流、制造、商贸、传媒、教育、环保、餐饮、快消品等诸多领域,规模效益领先于全行业,持续位居行业领军地位。

4、中智适应全球知识经济时代新生产力的发展,适应全球服务产业结构转移的变革性调整和全外包、离岸化的新趋势,适应中国服务产业结构的提升和新型经济增长方式的需求,在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凝聚核心竞争力,打造人力资源服务产品全价值链,将恪守“智领中国”之企业精神不断为全球人力资源行业做出自己不懈的努力和贡献。

汽车车损险都保什么

要先了解汽车全险包括哪些内容,我们就要做到“不可迷信全险”。当我们买车险的时候,会经常听到销售人员推荐“全险”。有些第一次投保车险的人,很容易就会以为全险就是所有险种。实际上,汽车全险只是一种口语化的简称,目前保险行业并没有规范化的关于全险的定义。不过,一般情况下,全险往往指车主投保了交强险、车损险、第三者责任险、盗抢险四种基本险。汽车全险包括所有险种是一种错误的说法,例如附加险就没有在汽车全险包括中。据了解,一般情况下,新车主购买的保障相对全面,除了国家规定的交强险外,车损险、第三者责任险、盗抢险、车上人员责任险、玻璃单独破碎险、车身划痕损失险、不计免赔特约条款等基本保障的保险都会购买。另外,有的车主还会附加购买一些发动机特别损失险、新增设备损失险等。

另外,关于免赔条款需要做一个说明,假如您上了所谓的汽车全险并不包括所以险种,也并不是说所有的出险全由保险公司理赔。根据平安条款规定,不计免赔险不再以一个单独的险种出现,而是作为一个系数,您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选择。车辆损失险、第三者责任险都有相应的事故责任免系数,即不计免赔系数,其他险种则没有此系数。同时各家保险公司都在保险条款中注明了发生事故时,根据驾驶员的责任应该承担的免。这些规定,旨在鼓励驾驶员安全驾驶,减少出现意外的几率。

汽车全险包括所有险种这个误解相信很多人都理解了,至于汽车全险包括哪些内容,一般情况下,全险往往指车主投保了交强险、车损险、第三者责任险、盗抢险四种基本险。为了达到出现就能获得理赔的目的,很多人买保险就买全险,其实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全险。因此当营销员推销所谓“全险”时,投保人一定要仔细留意保险产品所涵盖的保障范围,千万别以为汽车全险包括所有险种。

很多新手新车上路,为了得到全面保障,都会听信车险中介业务员的推荐上“全险”,然而大部分车主都误以为全险就是投了所有的车险险种,以为上了全险就万无一失,从而忽视了全险的理赔“死角”。会发生这样的理解偏差,很多时候是因为车主并不了解全险包括什么险种?有哪些保障?又有哪些免赔情形?掌握这些知识点,能帮助车主保障自己的权益,避免日后与保险公司发生理赔纠纷。

车险没有“全险”这个险种,也不可能有“包赔一切”的险种,这只是一些代理人在对客户介绍时的说辞,指的是客户投保的几个险种可能涵盖了常见的一些风险。车险产品是交强险+商业险,而商业险种多达20几种,车主没有必要也不可能上齐全部险种。那么市面上常说的全险包括什么险种呢?一般市面上说的全线包括:交强险、车损险、商业三者险、车上人员责任险、盗抢险、划痕险、玻璃单独破损险、不计免赔险共计8个险种。

了解全险包括什么险种之后,很多车主都会发出这样的疑问:“既然冠名全险,它的保障力度如何?”其实全险涵盖的险种比较丰富,保障范围也比较广,而新车新手上路比较容易出问题,投保“全险”也是为了更安心地上路。消费者若将全险理解为在驾车过程中全部风险的保障,是有失偏颇的。并且各家保险公司在“全险”保障的范围上也存在区别,不能盲目地认为“全险”=“全赔”。

所以,除了要了解全险包括什么险种之外,也要了解全险常见的十种不赔情形:1、撞到自家人的不赔;2、车灯或者倒车镜单独破损的不赔;3、找不到第三方肇事者的不赔;4、水深处强行打火导致发动机损坏的不赔;5、车辆修理期间造成的损失不赔;6、拖着没保交强险的车出事故的不赔;7、私自加装的设备不赔;8、被车上物品撞坏不赔;9、没经过定损直接修理的不赔;10、车辆零部件被盗的不赔。

扩展阅读:保险怎么买,哪个好,手把手教你避开保险的这些"坑"

国内做大数据的公司有哪些?

1、上海市大数据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上海大数据股份”),是经上海市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的国有控股混合所有制企业。

致力于成为智慧城市建设的主力军、国内大数据应用领域的领军企业和全球领先的公共大数据管理和价值挖掘解决方案提供商,满足政府对公共数据治理和提升城市管理及公共服务水平的要求,构建公共大数据与商业数据服务、以及政企数据融合的桥梁,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2、辉略(上海)大数据科技有限公司,目前在中国交通(城市智能信号灯优化模型与平台,交通预算决策系统模型等)、环境(PM2.5污染检测和治理)、医疗(医院WIFI定位模型,病历匹配模型等)、汽车(用户购买转化率模型)等领域进行大数据项目运营与模型开发。

3、成都市大数据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13年,作为成都市实施国家大数据发展战略的载体,2018年完成股份制改革并挂牌新三板,成都产业集团全资持股,主要涉及数据运营、投资并购、信息技术三大业务方向。

扩展资料:

大数据发展的一些趋势:

趋势一:数据的资源化

何为资源化,是指大数据成为企业和社会关注的重要战略资源,并已成为大家争相抢夺的新焦点。因而,企业必须要提前制定大数据营销战略计划,抢占市场先机。

趋势二:与云计算的深度结合

大数据离不开云处理,云处理为大数据提供了弹性可拓展的基础设备,是产生大数据的平台之一。自2013年开始,大数据技术已开始和云计算技术紧密结合,预计未来两者关系将更为密切。除此之外,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新兴计算形态,也将一齐助力大数据革命,让大数据营销发挥出更大的影响力。

百度百科-大数据

上海市大数据股份有限公司官网-公司简介

辉略(上海)大数据科技有限公司-关于我们

武汉有哪些著名的企业?

1、打开风云榜、百度、搜狐什么的,你是找不到武汉到底是那些企业是大企业、好企业、赫赫有名的企业、实力不凡的企业的,因为呀,现在很多排名、炒作、荣誉什么的,都有点功利化、商业化了,我来告诉你武汉的著名企业吧,或者是不著名的真的大企业;

2、武汉首推的大企业还是武钢,就是现在巨无霸的宝武集团的武汉钢铁公司,本来东风公司也就是二汽是跟武钢等量齐观的,但东风的业务比较分散,襄阳、十堰都有,武钢却不一样,本部就一直在武汉、在青山区,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武钢在武汉、在湖北还是神一样的存在的;

3、其次,就是东风了,东风很多合资牌子都在武汉,专注轿车,应该是中国前三、前五的 汽车 王国;

4、武汉卷烟厂,一个1916,一个黄鹤楼,有多么厉害,天下烟民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

5、武汉铁路局,中国交通大动脉在九省通衢的武汉,南来北往的车子很少不经过武汉的,你说这家企业牛不牛吧,市内火车站都有四个了,还在建呢;

6、长江管理委员会,算不算企业呢?还是水利电力部的二级单位?算吧,大吧,整个长江的业务都在这里呢;

7、中建三局有限公司,武汉天天不一样,5000工地同时开工,厉害不?

8、葛洲坝集团,这个就更不用说了,三峡都是他们做的;

9、中铁十一局;

10、中交二局;

11、中石油武汉公司;

12、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这个是重点,很多高端的华为、中信的产品其实都是在这里研发出来的,原先就是国家最大的电讯研究院;

13、中铁大桥局;

14、中国航天三江集团;

15、中国一冶;

16、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

17、长飞光纤光缆股份有限公司;

18、卓尔;

19、武商;

20、周黑鸭;

21、山河建设。

不以产值、利润计算的话,基本就是这些比较牛了,前二十吧。

武汉企业太多了,指哪方面?我随便说几个吧!互联网类型:华为武汉,腾讯武汉,百度武汉,阿里巴巴武汉,小米武汉,斗鱼总部,卷皮网,摩拜和ofo运营总部,等等,

汽车 业:东风集团,东风日产,东风有限三大总部,车厂有东风标致,雪铁龙,东风本田,东风雷诺,东风风神,比亚迪,通用,金龙,扬子江等等

医药:国药集团,辉瑞,人福,九州通等等

桥梁:中铁大桥局,长江航运局,长江海关,中交二航局华舟重工等等

外来的企业就太多了,房地产30强武汉几乎都有,商业,服务业的,武汉啥都有,

各种大学,美,法,英,俄,领事馆,等等,太多了

锐科激光、帝尔激光、良品铺子、精测电子、明德生物、海特生物、金运激光、嘉必优、长飞光纤、烽火通信、高德红外、人福医药、华工 科技 、华中数控、武汉凡谷、长江通信、九州通...

早在明清时期,武汉三镇(汉口、汉阳和武昌)就是我国繁荣富庶之地,是中国南方中央的商业集散中心。在清末洋务运动时期,坐镇武汉的湖广总督张之洞创办了中国最早的近代企业,比如汉阳铁厂、湖北织布管局。这些企业成为和武汉近代化经济的开端。有了这些经济基础,武汉一直以来都是我国主要的工业基地,甚至奠定了今天武汉在中国的经济地位。

中国企业500强是衡量企业规模和实力的主要指标。在2017年中国企业500强榜单中,武汉市共有6家企业上榜,其中东风 汽车 以5726.13亿元的营业收入位列全国16名,也是湖北地区唯一一家进入前100名的企业。武汉市企业排名第二是武汉商联集团,2016年营业收入围872.91亿元,在中国企业500强中排名173位。九州通医药集团2016年营收615.57亿元,地区排名第三,全国排名240位。

说实话以上5家企业,除了东风 汽车 可以称之为著名外,其余四家有点牵强。要论知名度,武汉钢铁厂(现在成为宝武钢铁的一部分)、武汉健民、马应龙、周黑鸭、黄鹤楼等几家企业的名头比什么武汉商联、卓尔控股、武汉金控等企业知名得多。

武汉周黑鸭、长沙绝味鸭脖和南昌煌上煌(均已上市)成为我国卤制食品行业的三大巨头。从市值看,长沙绝味食品以176亿元位居第一,武汉周黑鸭以136亿港币排名第二,南昌煌上煌以66亿元排名第三。不容易,周黑鸭凭借卖鸭类、鹅类、鸭副产品和素食产品等熟卤制品,市值竟然可以达到136亿港币(折合17.3亿美元)。

大家说了好多 ,我随口说几个大家熟悉的

宁美国度(天猫组装机销量第一)

卷皮网(导购网站)

A站(这个我好像记得的确是武汉的企业)

斗鱼直播(很有名)

还有和武汉源缘很深的企业

小米(雷军 湖北仙桃人)在武汉即将有第二总部

360(周鸿祎,湖北黄冈人)

泰康人寿(陈东升 ,湖北天门人)

武汉的著名企业太多了,大部分都集中在青山区。这些大型企业有:武钢、一冶、武汉石化、武汉化工厂、青山船厂、青山热电厂、二航局、461、471军工厂等。还有一些企业因为环境污染和其他原因被拆除,如武汉水泥厂、武汉阀门厂,青山锅炉厂等等。还有武汉其他厂不在青山区的,有的搬迁,有的不复存在,如:汉阳钢厂,武汉重型机床厂,武昌焦化厂,武昌车辆厂,武汉硫酸厂等等等等。如今一大批新兴的企业如雨后春笋在武汉蓬勃发展,如沌口的车城,光谷的光纤,阳逻的国际深港码头,阳逻电厂,阳逻武昌造船厂,阳逻中国航天城,还有武汉大桥局,武汉地铁集团等等。正因为武汉有这些大型企业作为中流砥柱,武汉才有本钱发展壮大,所以说湖北周边省份的城市想超越武汉必须有足够的经济实力才行。

武汉是中国的总部之都,无论是中央国有企业,地方国企,外资企业,民营企业,小微企业都是有些庞大而有实力的群体,这为武汉跻身京武沪三大一线城市奠定了强有力的基础。

武汉也是中国的企业总部之都,部分企业已经进入世界五百强,参与国际竞争,部分企业在国内有很强的竞争力。甚至有部分企业,代表了国家的顶尖技术产业。

武汉的企业太多,我选重点给大家介绍一下,名称未必准确,但是网上可以查到准确全称。

世界五百强企业总部:

1.东风 汽车 有限公司

2.武汉钢铁集团有限公司

3.东风日产 汽车 有限公司

4.武汉市万科房地产有限公司

5.武汉市绿地地产有限公司

知名典型民营企业:

武汉卓尔集团

武汉九州通

武汉东星集团

武汉丝宝

神州数码集团总部已经落户武汉

重要国企:

武汉铁路局

中国南方航空公司

长江航运集团

中国三峡集团

葛洲坝集团

中国信科集团

武汉邮科院

烽火通信

长飞通信

铁四院集团

中交二航局集团

中铁大桥局集团

中铁电气化局集团

中建三局集团

……

卓尔控股,地产+商贸+文旅+金融+棉纺……有多家上市公司。

九州通、人福医药、明德生物,3家医药上市公司,最近还有一家科前生物也上市了。

高德红外、凡谷电子, 科技 上市公司,都处于富豪榜前列。

烽火 科技 、华工 科技 、武汉邮科院,老牌 科技 企业。

楚天激光,激光一哥。

卷皮、宁美国度、斗鱼、盛天,光谷四小龙,后两家已上市。

尚德机构,在线教育一哥。

长江存储,国之重器。

良品铺子、周黑鸭、仟吉,全国知名的快消企业,前两家已上市,零食大王+鸭脖大王。

微派、福禄 科技 , 游戏 公司,后一家已经上市。

武钢、东风 汽车 ,20年前的明星企业,现在虽然身板还是很大,但空有架子了。

武商、中百、中商、汉商,4大商业上市公司,除武商外,其他都业绩堪忧。

太子、艳阳天、小蓝鲸……著名餐饮企业,不过太子已经停业了。

还有一些其他领域的,但特别有名气就这些了。

武汉的著名企业主要分为国企和民企两大类,下面对这两类下的最有代表性的企业做一个详细的介绍,期望对想在武汉发展的朋友有所帮助。

武汉的国企主要分布在钢铁, 汽车 ,建筑,光电子等领域,比较著名的有,钢铁行业的武钢,总部位于武汉市青山区,现已与上海的宝钢合并为宝武钢铁集团。 汽车 行业最著名的企业非位于经开区的东风 汽车 集团有限公司莫属。

建筑领域的著名国企主要有中铁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光电子行业的国企以烽火通信,即现在的中国信科集团为代表。

武汉除了拥有为数众多的国企外,还有不少具有代表性的民营企业,如九州通医药集团,卓尔控股,恒信 汽车 ,稻花香等等。

正是这些数不胜数的国企和民企撑起了武汉GDP的万亿规模,让武汉在全国的经济版图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一席之地。

一,武汉十强企业

1.东风 汽车

2.中建三局

3..葛洲坝集团

4.武钢(宝武钢铁)

5.九洲通医药集团

6.武汉铁路局

7.中铁十一局集团

8.卓尔控股

9.中交二航

10.武汉金融控股集团

二,武汉还有很多著名上市企业

长飞光纤

光迅 科技

华工 科技

华中数控

马应龙

周黑鸭

良品铺子等你可以查上市公司

三,另外武汉还有一些名企的分公司

联想武汉基地

富士康武汉基地

华星光电

武汉天马

腾讯,华为,阿里,京东,等。

四,武汉还有50多家互联网总部或第二总部

如小米,小红书,尚德机构,斑马快跑,卷皮网等。

国有企业里还有武船,武重等很多大型企业,还有即将形成的商业航天基地,网络安全基地。

华为造车传闻再起

最近,有传言称华为有意入股长安蔚来这样一家成立仅两年,目前还毫无产品的新能源汽车公司,知情人还说,华为不一定会出资,可能会通过旗下的基金进行投资。对此,华为回应说没听说此事,长安汽车则没有给出回应。

难道一直承诺“永不造车”的华为要开始造车了?

针对上述传言,一位接近华为的人士透露,华为只投资技术,不会做股权生意。他还强调,华为投资科技与技术公司是为了买技术,所以入股长安蔚来基本没有可能。

“好多车企都想拉华为成立合资公司,但华为从来没有同意过。”

如此看来,这种谣言大概率是车企的一厢情愿。但事实真的如此吗?

现在的华为“不造车”

关于华为是否要造车的问题,业内的讨论由来已久。为了顺利开展其智能汽车业务,华为从去年开始在多次公开场合中明确表示不会造车。而为了打消主机厂的疑虑,华为甚至将“不造车”写进企业的发展战略中。

2019年上海车展期间,在参加国际大型车展的处子秀上,华为公司轮值董事长徐直军在众多车企的众目睽睽下亲自宣布华为不会造车,他表示,华为要帮助车企"造好"车、造"好车"。彼时,华为才确立了自己在汽车产业链中的定位,就是做面向智能网联汽车的增量部件供应商。

此后,从2019年4月到至今,华为的高层总是在不同的场合上重点强调华为不造车的承诺。

2019年10月22日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上,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再次强调,华为在汽车领域的战略是帮助车企"造好"车、造"好车"。

2020年8月12第十二届汽车蓝皮书论坛上,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总裁王军也说:“华为公司不造车,我们使命是帮助车企造好车。”

在对外发布的新闻稿中,华为也多次强调“聚焦ICT技术,帮助企业造好-车,造-好车”是自己的发展理念。

可以说,全公司上下,都在坚定不移地贯彻华为不造车的承诺。也是从宣布不造车开始,华为明确定位了自己的位置,并在从过去到现在的一年内发布了诸多成果。

具体来说,华为的智能汽车业务有硬件和软件两大部分构成,其中软件研发是核心。

硬件方面,华为有基于自动驾驶平台研发的MDC硬件,里面集成了华为自研的鲲鹏CPU与昇腾AI处理器,并搭载了自研智能驾驶OS,是一个开放的、标准化的、系列化的自动驾驶计算平台产品。

目前华为MDC智能驾驶计算平台已携手合作伙伴,与18家主流车企及Tier1建立合作,覆盖乘用车、商用车、特种作业车等多种智能驾驶应用场景。最典型的是华为与奥迪正在开展一系列的自动驾驶上路测试。

华为在硬件领域还有一大杀手锏是自研激光雷达。据华为介绍,目前华为武汉研究所有一万人的团队在研究光电子领域的技术。华为在这个团队中还成立了激光雷达的研究团队,华为的目标是在短时间内实现100线、200线,成本做到500美金甚至更低,支撑所有智能汽车都配上激光雷达。

软件方面,目前华为聚焦在电子电器层与基础软件平台层,构建数字系统架构(电子电气架构),使能车企高效地开发智能汽车。

针对座舱的使用场景,华为打造了鸿蒙座舱操作系统HOS,实现座舱软硬件解耦,南北向开放。对语音交互、视觉识别、音频优化等核心能力开发了基础服务,开放给上层应用,并支持与车企联合定义开放接口。汽车不再需要人来开时,车企的核心竞争力就从提供驾驶体验转向为提供用车体验。

针对汽车OS,华为开发了智能车控操作系统VOS,使原来ECU系统代码的平滑迁移、多ECU的集中开发变得简单高效。华为VOS相比现有的操作,将更加开放、基础OS开源,帮助车厂实现自主可控。

为了方便开发智能驾驶,华为又开发了智能驾驶操作系统AOS,同时满足智能驾驶软件开发对生态、车规、数据驱动开发等核心要求。目前已通过ASIL-D?&?EAL5+认证,支持丰富的AI原生开发库,让智能驾驶系统开发更高效。

据悉,华为针对车企研发的新架构有诸多好处。比如,预计可以节省15%-20%的线束重量和长度,同时由于集中化的,可以减少ECU的数量;也能缩短车型上市时间,车型的开发周期被缩短到6-8个月;在这个架构上,还可以实现从L0到L4架构的持续演进。

华为的这个架构显而易见的好处是帮助车厂提升开发速度、降低开发成本。

可以看出,华为已经深入到车企与Tier?1把守的战略高地——整车电子电气架构。在软件定义汽车的时代,电子电气架构架构无疑是车企的核心竞争力。华为帮助车企开发最核心的技术,是否也能说明在间接造车?

华为与长安合作紧密

长安蔚来一直被长安汽车视为突破高端瓶颈的基石。这家公司于2018年10月由蔚来和长安共同成立,总部位于江苏南京,起初的的股权构成是蔚来和长安各持股45%,剩下的10%由创始成员持有。

最初的高层组成是董事长由蔚来汽车创始人、董事长兼CEO李斌担任,副董事长由长安汽车执行副总裁李伟担任,CEO由来自长安的杨放担任。

长安汽车也不止一次在公开场合表示对长安汽车寄予厚望。长安汽车执行副总裁谭本宏说:“长安汽车做中高端品牌,一定是通过与合作伙伴一起来打造。”现任长安新能源总经理杨大勇曾经也表示,“长安中高端品牌由长安蔚来团队负责”。

但过去两年以来,长安蔚来其实没有实质性的进展,更没有相关的产品规划。长安与蔚来可能就长安蔚来的发展出现了分歧。与长安蔚来同年诞生的广汽蔚来,目前虽有产品推出,但在广汽和蔚来的“上下夹击”之中,其生存空间几乎所剩无几,产品几乎无人问津,在市场上几乎没有存在感。

有了广汽蔚来的前车之鉴。长安蔚来显然已经不能再按照当初既定了战略方针往下执行了。长安和蔚来也就此分道扬镳。今年6月,李斌卸任长安蔚来的董事长,原副董事长李伟也同时退出。新任董事长由长安汽车执行副总裁谭本宏担任。同时,长安蔚来的注册资本由9800万元增长至1.88亿元,增长幅度高达92%。

蔚来撤出,长安开始全面掌控长安蔚来。长安蔚来的前途在哪里?长安心里或许早已规划好。

长安汽车于2018年的北京车展发布第三次创业计划的前后,几乎与包括华为在内的国内顶级科技公司都达成了重磅合作。

2016年4月,长安与百度签署智慧汽车战略合作,百度的CarLife、MyCar以及CoDriver三大核心应用平台将会搭载到长安汽车上;2017年7月,长安和百度的合作开始深化,开始渗透到自动驾驶领域,长安汽车正式加入百度的阿波罗计划,与百度合作研发量产汽车。

2017年10月,长安汽车与阿里巴巴达成合作,双方在智能车联网平台、车联网服务以及企业社交领域三大方面展开战略合作。此外,双方将建立联合实验室,进行人工智能、车载应用以及信息安全等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开发工作。

2018年4月,长安和腾讯复制了阿里巴巴与上汽的合作模式,双方成立了智能网联汽车的合资合作公司。这个合资公司名叫梧桐车联,总部位于北京。按照计划,梧桐车联研发的车联网产品主要搭载到长安汽车的最新产品上。

2018年1月11日,长安汽车与华为、中国移动通信、中移物联网有限公司在重庆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全面开展LTE-V及5G车联网联合开发研究。

2018年7月,长安又宣布牵手华为共同成立了联合创新中心。双方将在车载移动通信系统、多终端互联互通、车载操作系统开发、车机芯片开发、车联网评价体系标准建设及新能源技术探索合作。实现车载操作系统和车机芯片在长安车型上量产搭载。同时,双方还将持续在工业互联网、ICT基础设施领域展开合作。

2019年1月,长安与华为的合作结晶——联合创新中心正式揭牌。长安和华为的合作进一步深化。在智能化领域,双方将更加全面深入地在L4级自动驾驶、5G车联网、C-V2X等10余项前瞻技术领域开展合作,为用户提供更加智能的体验;在新能源领域,共同打造国际一流、中国领先的智能电动汽车平台。

可以看出,华为在最近三年全面打通了与阿里巴巴、腾讯、百度、华为的伙伴关系。但是在最终落地成果上,却表现得有点雷声大雨点小。携手百度,结果百度试运行的无人驾驶出租车难见长安的影子;与腾讯成立合资公司,结果车载微信同时在长安、哈弗、广汽传祺上实现装车;背靠阿里,结果阿里看中的是整个市场,开始独立运营自己的车联网公司斑马网络。

从结果来看,百度、腾讯、阿里这三家在和长安汽车处了一圈之后,关系开始逐渐变淡。目前没有深交的就剩下华为了,双方共同成立的联合创新中心如何运营让人期待。

此前,长安汽车原本计划在8月底举办的年度品牌日活动已经宣布后延了。随着长安蔚来股权生变、长安和华为传出合作消息,这个品牌发布日瞬间陡增悬念。

转机在哪?

华为其实也食言过。

1995年,华为正处在1994~2010年发展期的开局阶段。这一年,华为开始了无线领域的产品研发,先期使用GSM协议。同年,华为研发团队开始申请研发GSM手机,但遭到任正非的反对。当时为了让华为生产手机,原国家邮电部甚至主动请示华为自主研发和生产手机,并向其发放手机生产销售牌照,后被任正非拒绝。此后华为无线业务部多次提交了手机项目的报告,但均被否定。

当时,任正非提出了“华为一辈子都不会做终端”的决定,这也让华为错失了手机研发的黄金机会。

转机在迈入新世纪后开始出现。2000年,华为和摩托罗拉合作,做后者的原始委托生产,但产品贴上摩托罗拉的商标出售。这使得华为迈出了独立生产手机的第一步。

在2001年加入国际电信联盟后的同年,任正非开始反思对华为终端项目的固执。终于在2001年10月举行的“华为2001~2002年公司管理十大要点”会议上,任正非承认自己过去在三个项目上犯了决策失误,分别是CDMA、PHS和手机终端,并向参会的高层干部道歉。

自此之后,华为成立了独立运营的手机业务公司,也就是现在的华为终端公司。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华为的手机业务站在了世界之巅。

2015年底,华为宣布其智能手机出货量突破1亿台,是2010年的30倍,为首个智能手机出货量突破1亿台的中国大陆手机厂商,成为仅次于三星和苹果的全球第三大智能手机厂商。

2019年,华为手机全球出货量2.4亿部,超过苹果仅落后于三星,成为智能手机市场上的绝对强者。

曾经发誓不做手机的华为,如今却成为世界手机市场的霸主;现在发誓不造车的华为,你真的信吗?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