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比亚迪和吉利,中间隔着两个长城

2.小鹏汽车2020年报:年亏损30亿元,纪源资本、高瓴资本减持退出

3.电动汽车的发展前景如何?

比亚迪和吉利,中间隔着两个长城

理想汽车年报_理想汽车年报查询

撰文 / 吴 静 孟 为

编辑 / 张 南

设计 / 师 超

同样都是发财报,三家民营车企财报沟通会上却展现出三种完全不同的气氛。

“比亚迪的目标是今年底前成为中国第一大汽车制造商,”在3月29日的业绩发布会上, 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表示,比亚迪今年销量目标300万辆起步,争取翻倍增长到360万辆。

如今的比亚迪风头正劲,其2022年的营收基本相当于1个吉利和2个长城的总营收。

相比比亚迪财报会上展现出的意气风发,吉利财报会以谈不足、找差距拉开序幕,反思成为财报会的关键词之一。

相比前两家,长城汽车的财报沟通会就更中规中矩一些,但和吉利一样,长城汽车保持居安思危的态度,客观地分析了当前自己乃至全行业遇到的机遇和挑战。

财报会上,比亚迪意气风发,吉利躬身自省,长城继续谋求稳健前行。可以说,从自主三强的财报中,我们也可以读懂中国汽车品牌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长城内线求稳,外线加速转型

长城汽车是自主三强中最晚发布财报的车企。

3月30日,长城汽车发布2022年年报。2022年,长城汽车实现营业总收入1373.4亿元,同比增长0.69%;实现营业利润79.67亿元,同比增长25.09%;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82.66亿元,同比增长22.9%。

2022年度,长城汽车研发投入总额121.81亿元,同比增长34.34%,占营业收入的8.87%。其产销分别实现111.16万辆、106.17万辆,其中,海外年销售17.22万辆,同比增长23.09%,创历史新高。

长城守住百万销量大关的同时积极调整产品结构,单车平均售价、毛利率分别达到12.94万元、19.37%,同比增长2.29万元和3.21个百分点。

2022年,长城汽车销量下滑、净利润反增,这归功于企业品牌高端化建设的成功。2022年,长城汽车智能化车型渗透率达到86.17%,20万元以上车型销量占比增至15.27%,单车平均售价达到12.94万元,同比增长21.47%。

2023年,长城汽车预期销量目标160万辆,其中新能源达到40%左右的渗透率,约60万辆左右。此外,长城汽车还计划在欧盟、巴西以及东盟做品牌的深耕以及销量的布局,海外销量目标在25万辆。

盈利预期上,长城汽车CFO、董秘李红栓表示,长城汽车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和价格战,将坚守两个维度,以保证长城汽车继续保持在行业中上游水平。

其一是基于技术迭代带来的降本和品牌力的提升;其二是保持长城汽车在多个细分市场品类第一的产品力和品牌力,持续贡献现金流和较好的利润。此外,长城汽车还打造了自己的垂直整合能力,特别是在三电领域的整体布局,来保持自身的盈利能力。

从盈利能力上来讲,长城汽车一直在整个市场处于中上游水平。2023年对于整个的市场表现,由于价格战,以及对新能源新序列、新渠道的打造来讲,长城汽车表示,他们将做部分资源预留,对2023年整体的净利润预期在60亿元的水平线上。

谈及如何发力新能源,长城汽车首先对市场进行了新的划分和判断。长城汽车CEO穆峰表示,过去五年,国内新能源市场是哑铃型结构,从燃油车市场空白的A00市场以及30万元以上更具盈利性的两个市场率先起步,但现在竞争已经来到了腰部的核心带竞争。

长城汽车判断,目前在10万—30万元的价格区间,将划分为三元化市场:一是以18万—30万元的价格区间,原先是合资品牌牢牢占据的市场,随着市场向新能源转型,可以看到自主品牌产品正在用电动化、智能化和给消费者带来全新的消费体验,驾驶体验,开始和合资直面竞争,并且市场新能源化正在加速。长城汽车的魏牌将会以蓝山等多更车型参与这一级别市场的竞争。

二是以比亚迪为代表的产品在14万—20万元,以新能源和燃油车的同价策略,成功开拓了这一级别的新能源市场。这个市场,无论是消费者体验还是销售数据上看,都已经表明新能源转型大势所趋,不可阻挡。

同时,新能源在14万—20万元市场的发力,特别是电池原材料下降可能带来更多的价格策略调整,会使目前主销在12万—14万元的燃油车主价格带下移1.5万—2万元左右,构成第三层级的传统燃油车市场,这个市场会不断被挤压,但短期内不会消失。

针对哈弗品牌在消费者中具有很强的燃油车品牌认知,长城汽车在哈弗的市场策略上划分为内线作战和外线作战。

内线作战,即哈弗品牌要巩固在燃油车市场的优势地位。外线作战则是哈弗新能源实现独立的产品序列和独立的产品渠道,在产品端、消费端给用户带来全新的认知。

“哈弗的整体转型保持一种平稳的节奏和有序的动作,不会因为突然的市场转变而非黑即白,这会给公司整体经营,品牌的整体经营带来巨大的风险,更偏向既兼顾了第一性原理和品牌建设的基本原则,也考虑到了相对稳健的一个战略。”穆峰说。

比亚迪到底有多赚

“第四季度的汽车毛利率22.8%(经销商体系),假设并入经销商体系的费用,比亚迪第四季度毛利率和特斯拉第四季度25.9%的毛利率(直营体系)不相上下,甚至表现更好。考虑到平均售价更低的因素,比亚迪整车成本管理显著的优于特斯拉。财务是最理性的考试题,这个答卷非常优秀!”

3月29日,理想汽车创始人、董事长兼CEO李想在微博如此评价比亚迪的2022年成绩单。

3月28日晚,比亚迪发布2022年财报,超预期的业绩表现一经公布,便引起行业关注。无论是从销量、营收、净利润,还是从市场份额等各方面表现来看,这都是比亚迪上市以来交出的最好成绩单。

值得一提的是,比亚迪2022年度净利润规模首次突破百亿为166.22亿元,同比增长445.86%,且去年第四季度也创下单季度净利润历史之最。自此,比亚迪也彻底撕掉“增收不增利”的标签,开启狂赚模式。

比亚迪到底有多赚钱?

作为中国汽车第一股,比亚迪的总营收几乎是吉利、长城和蔚小理的总和。

对于业绩大幅增长的原因,比亚迪在业绩公告中将其归于“2022年新能源汽车行业持续爆发式增长,公司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比实现强劲增长,勇夺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第一,推动盈利大幅改善,并有效缓解上游原材料价格上涨带来的成本压力。”

2022年,比亚迪新能源汽车以186.35万辆的全年销量打败特斯拉成为全球“销冠”,其全年营业收入为4240.61亿元,同比增长96.2%。其中,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66.22亿,同比增长445.86%。

从主要业务板块来看,比亚迪汽车、汽车相关产品及其他产品业务的收入为3246.91亿元,同比增长151.78%,占集团总收入的比例为76.57%;手机部件、组装及其他产品业务的收入为988.15亿元,同比增长14.3%,占集团总收入的比例为23.3%。

可以看到,无论是从交付量、总营收、净利润、研发投入等维度看,比亚迪在国内车企阵营中均遥遥领先。

对于车企而言,毛利率有多重要?在今年3月初的一个媒体沟通会上,李想将毛利率称之为企业的经营的“血液”。他表示,对新能源汽车公司而言,毛利率在20%以上才能保障长期健康发展,企业才可以“不怂”。“特斯拉即便是大规模降价,也能保持20%的毛利率,比亚迪也做到了。”

2022年,比亚迪汽车相关业务毛利率为20.39%,同比提升了3.69个百分点。如果以净利润除以销量初步计算,2022年比亚迪“卖一辆车赚9000元”,与2021年的“卖一辆车挣5000元”相比,其单车盈利能力有所提升。

以比亚迪过去5年的净利润为例。

2017年-2021年,比亚迪的净利润分别为40.66亿元、27.80亿元、16.12亿元、42.34亿元、30.45亿元,共计157.37亿元。这也意味着,比亚迪2022年一年的净利润超过过去5年的总和。

2022年,比亚迪的净利润录得166.22亿元,过去一整年,比亚迪几乎平均每天日收11.62亿元,日赚超4500万元。

7年前乃至2年前的比亚迪,还陷于50万辆的魔咒中不能自拔,传统燃油车腰斩式下滑,新能源汽车增长发力。

我们可以从一组数字中找到答案:从第1辆新能源汽车到第100万辆新能源汽车用时13年、从100万到200万用时1年、从200万到300万仅用时半年。这也意味着,比亚迪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积累碰上新能源汽车井喷的大市场,这是它一骑绝尘的最重要原因。

汽车商业评论以同为自主品牌的佼佼者吉利汽车和长城汽车为例。

回溯过去6年的数据,吉利和长城基本都是波动式渐进发展,而同一时间段,比亚迪几乎是实现了跨越式发展。2017年-2022年,无论是销量、营收还是净利润,比亚迪都是5年前的4-5倍,且越往后,与吉利、长城的差距日益扩大。尤其是2022年,比亚迪的净利润不仅实现反超且远超过长城和吉利。

今年开年,新能源车降价抢份额,燃油车降价求生存,面对激烈的“价格战”,王传福则表示,在10万―20万元的产品价格带比亚迪有定价权,但公司也希望平稳一点,“不要搞得大家很难受,别人都没活路。”面对竞争,比亚迪的策略分别是快、技术和战略。

吉利主动反思

“我们吉利汽车丢掉了中国民族品牌第一的宝座;在新能源车发展的道路上,被我们最优秀的同行拉开了距离;大家也看到我们的股价从最高时候36港元,掉到今天收市的9.5港元,差距不可谓不大。”

3月21日下午,吉利汽车2022年财报会上,吉利控股行政总裁及执行董事桂生悦主动反思,在新能源汽车转型过程中,从产品到销售渠道都有明显不足。没有虚与委蛇,也没有拐弯抹角,坦诚的自省和反思贯穿整个沟通会。

比亚迪的一骑绝尘让竞争对手们都倍感压力,吉利认为其在电气化转型的步伐较慢,未能延续其在燃油车时代的市场优势。

吉利的反思主要聚焦在三个方面:一是丢掉了自主一哥宝座,二是新能源汽车被领头羊甩下,三是盈利能力逐年下降。

桂生悦表示,此前吉利的产品存在问题,比如其去年推出的帝豪L插混版有明显的不足,比如其没有快充。另外,吉利在新能源产品上的销售上也没有做好充足的准备,新能源汽车和燃油车还在一个渠道中销售。“帝豪L这样不太成熟的混动产品,以后不会发生了。过去几年我们落后别人,我们总结了经验教训,也在坚守战略定力,既要着急又不能太急。”

盈利能力是吉利的短板,根据吉利在2022年46亿元的净利润可推算出其单车利润大致为3244元,大约是如今长城的一半,差不多是如今比亚迪和巅峰期长城的1/3。

但吉利的财报其实算是相当不错,2022年销量143万辆,同比增长8%,其中吉利品牌112万辆,领克18万辆,极氪7.2万辆,睿蓝5.6万辆。新能源汽车超过35万辆,同比增长300%,新能源车渗透率从上年的6.2%增长到22.9%。

其全年营收1480亿元,同比增长45.6%;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8.5%达到52.6亿元,总现金水平上升20.4%至337亿元;毛利率14.1%,同比下降3个百分点;平均单车收入同比增长近三成达到10.3万元,单车毛利润则增长11.1%达1.75万元。

相比绝大多数传统车企出身的友商,吉利在新能源领域的表现可以说是十分亮眼。2022全年,吉利汽车新能源产品(含吉利、几何、领克、极氪、睿蓝)销量328727辆,同比增长超300%,单月新能源渗透率多次突破30%。

这本来是相当亮眼的一份财报,怎奈友商一飞冲天,其他厂商的转型之路都被卷入“快进”模式。

吉利今年的“快进”包括2月23日发布全新中高端新能源系列,产品被重新梳理为三大系列:吉星系列专注燃油车,几何系列专注15万元以下的新能源,银河系列主打15万元以上中高端新能源市场。

在业绩发布会现场,吉利汽车管理层也透露了公司2023年的各项目标。销量方面,吉利汽车2023年全年销量目标165万辆,其中,新能源销量较2022年翻番。

本文由汽车商业评论原创出品

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说明

违规转载必究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汽车商业评论,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小鹏汽车2020年报:年亏损30亿元,纪源资本、高瓴资本减持退出

近日,小鹏 汽车 (NYSE:XPEV)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递交2020年度20-F表文件(2020年报)。年报显示,小鹏 汽车 披露了2018年、2019年、2020年三年的经营、财务数据以及股权等信息。

财务方面,2018年、2019年、2020年,小鹏 汽车 的营收分别为970.6万元、23.21亿元、58.44亿元,其中 汽车 销售的收入分别为415.3万元、21.71亿元、55.47亿元,均呈现翻倍式增长。

截至目前,小鹏 汽车 尚未实现盈利。年报显示,小鹏 汽车 报告期内净亏损分别为13.99亿元、36.92亿元、27.32亿元,归属普通股东应占综合亏损分别为22.58亿元、46.46亿元、56.14亿元。

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下(Non-GAAP),小鹏 汽车 2019年、2020年的净亏损分别为37.188亿元、29.918亿元。2020年第四季度,小鹏 汽车 的总收入为28.51亿元,净亏损7.87亿元,Non-GAAP下的净亏损为7.13亿元。

小鹏 汽车 在提示风险时表示,其自成立以来一直蒙受经营亏损,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为负。其中,2018年、2019年、2020年用于经营活动的现金净额分别为15.73亿元、35.63亿元与1.40亿元。

根据介绍,小鹏 汽车 的业务最初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小鹏G3。据了解,G3是小鹏 汽车 在2020年5月之前唯一量产的智能电动 汽车 。2020年5月,小鹏开始生产第二个量产的智能电动 汽车 P7。

小鹏 汽车 表示,其计划在2021年第二季度推出第三款车型,即小鹏G5。此外,第四款电动SUV预计将在2022年推出。贝多 财经 发现,小鹏 汽车 于4月21日在微博宣布,截至当日,小鹏P5累计订单已突破一万辆。

小鹏 汽车 在年报文件中称,若其智能电动 汽车 将来会被召回,将对其产生不利影响。数据显示,从2021年1月30日开始,小鹏 汽车 召回了2019年3月29日至2020年9月27日期间生产的部分G3,总计13399辆。

对于召回的原因,小鹏 汽车 介绍称,由于这些G3上安装的逆变器可能存在电源故障,因此车辆在停车时可能无法启动,或者在行驶时可能会断电。据贝多 财经 了解,这也是小鹏 汽车 当期销售的多数小鹏G3。

数据显示,整个2020年度,小鹏 汽车 累计交付车辆27041台,其中2020年12月总交付量为5700台,同比增长326%。按车型来看,小鹏P7在2020年12月单月交付量为3691台,小鹏G3单月交付2009台。

股权方面,截至2021年3月31日,小鹏 汽车 已发行普通股总数为1,604,932,750股。其中,小鹏 汽车 董事长、CEO何小鹏持股22.7%,拥有56.6%的投票权。而在IPO前,何小鹏的持股比例为31.6%,IPO后下降至27.8%。

不过,何小鹏的持股数并未发生变化。同样,小鹏 汽车 联合创始人、总裁夏珩持股比例为3.8%,小鹏 汽车 联合创始人、高级副总裁何涛持股比例为1.2%,持股数也并未减少。

相对而言,小鹏 汽车 副董事长兼总裁顾宏地的持股数则由早前的约347.50万股增加约37.81万股至385.31万,持股比例为2.4%。整体来看,小鹏 汽车 管理层的持股比例较早前下降了约5.5个百分点至30.5%。

据了解,这与小鹏 汽车 增发股份有关。2020年12月9日,小鹏 汽车 宣布增发4800万美国股票的定价存托股份(ADS)。根据介绍,公开发行价格为每股ADS 45美元,拟募资21.6亿美元。

机构方面,阿里巴巴通过淘宝中国对小鹏 汽车 的持股比例为12.0%,拥有14.6%的投票权;IDG资本持股4.8%,Morningside entities(晨兴资本,已更名为五源资本)持股3.2%。

贝多 财经 发现,小鹏 汽车 的机构股东中,GGV(纪源资本)、高瓴资本均从小鹏 汽车 的主要股东行列中退出。此前,高瓴资本曾持有小鹏 汽车 约90万股,纪源资本的持股数达到4700万股,持股比例为3.8%。

除了小鹏 汽车 ,高瓴资本还在2020年第四季度清仓了理想 汽车 、蔚来的股份。此前,高瓴资本方面曾表示,其在小鹏 汽车 的PE阶段就投资了小鹏 汽车 ,在理想 汽车 IPO发行时就认购了理想 汽车 。

电动汽车的发展前景如何?

目前来说,无论是是国外还是国内,对于电动汽车的前景普遍都是看好的。欧盟地区已经宣布于2020年全面取消燃油汽车的销售,而国内,政府对于电动汽车出台补贴政策以及减免购置税和专用车牌、大量建设充电桩等一系列措施,使得电动汽车的销售也是一片火爆,也说明了电动汽车的前景光明。

但是目前电动汽车想要全面推广开来,还是存在着层层困难的。

首先就是价格上,高档一点的车型,像特斯拉这类纯进口品牌,动辄万大几十万,甚至上百万,普通人家根本消费不起。而国产车型的纯电动车,就算有政府补贴,终端售价仍然要达到二三十万,而看看相同车型的燃油车却只有十来万甚至几万块钱,消费者心里不平衡肯定就不会想买。而低端的电动车售价低廉,只需要几万块,由于品牌混杂和做工等方面的问题,消费者又不能接受,只能活跃在广大偏远农村乡镇地区,使用者大都都是上年纪的老年人,因此也被人称之为老年代步车。

由于目前中国的汽车厂商在蓄电池的开发应用上仍然存在技术瓶颈,导致实际续航能力非常差,蓄电池在冬季低温环境下,容易流失电量,进一步降低续航能力。在充电过程中,需要耗费时间太长太久,并且电池在达到使用寿命以后,需要二次更换电池,这也必然需要一大笔费用。诚然,随着科技的进步,这些技术短板相信也能慢慢被克服。

虽然说纯电汽车的大范围普及还有待于技术的进步,但混合动力的火爆,无疑也是在纯电技术突破之前,一个合理过渡的最佳选择。一旦纯电技术出现革命性的突破,那么毫无疑问,届时纯电动车必然将全面替换和取代燃油车乃至混合动力。